火星人都知道,emacs 只有 undo ,没有 redo ……或者说它有 redo,但是相当的诡异,套用一句经典台词就是: 猥琐,非常的猥琐
简单的说,emacs 的 redo 就是 undo undo ,也就是传说中的负负得正。
可能有些 emacs 新手,还不知道怎么去操作,因为一般情况下,无论你 undo 多少次,都不会发生 redo 的现象。
这是因为 emacs 把相同类型的操作,合并为一个事件。比如说往缓冲区里打字,也就是 self-insert-command,如果每次 undo ,只是撤消掉一个字符,那就太僵硬了,所以 self-insert-command 的操作,每20次合并为一个事件,一次 undo ,撤消掉20个字符。
而 undo 的猥琐之处在于,只要连续的 undo ,无论多少个,都是一个事件……当然,这也是必需的,不然你 undo 了20次之后,又突然开始 redo ……而恰巧这时又是夜深人静的话……
undo 之后想要 redo ,就要进行一个其它类型的操作,随便输入一个字符或者移动一下光标都可以,不过标准答案是 C-g 。
这种模式有其强大之处,比如普通的编辑器中,输入 a ,undo,再输入 b ,然后无论你如何 undo redo,都不可能把 a 再召唤回来,因为它不保存上一次 undo 的状态。以下是普通编辑器中的 s1,s2,s3,s4,undo,undo,s5,s6,s7,s8,s9,undo,undo,undo,undo,undo,s10…… 最后保留的状态是 s1 , s2 , s10
s1--s2--s10 | +s3--s4 | +s5--s6--s7--s8--s9
好了,下面是 emacs 中同样的操作,所有的状态都可以保留,只不过中间的步骤可能有点多……
假设 u3 表示 undo s3 。从 s9 开始 undo,顺着 emacs 的“undo蛇”往回走,到了 u3 的时候,就是 undo undo s3,也就是 s3 了,而这一串 undo,也成了“undo贪吃蛇”的一部分。虽然 emacs 保留了全部的操作状态,但是从 s10 返回 s1 却要将近20步,而普通的编辑器只要两步。
s1--s2--s3--s4
)
s3 u3--u4
/ | (
| \ s5--s6--s7--s8--s9
| \ )
| u5--u6--u7--u8--u9
\
s10----sn
这个必需得动手实验后才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按以下步骤操作: (g C-g) (u undo)
1g2g3g4guu5g6g7g8g9guuuuuu10(可以把end-of-line绑到空格代替C-g)
其实这种“undo蛇”完全可以表示成 undo tree。s10 到 s1 ,两步;再到 s4,四步(有一步是切换分支)……
s10----sn / s1--s2--s3--s4 \ s5--s6--s7--s8--s9
不知道 emacs 为什么没有使用这种方式,可能是因为选择分支之类的操作很难描述吧。
好了,不提这么伤感的事,现在有一个扩展叫作 undo-tree ,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undo-tree 安装使用都很简单:
;放到load-path中,配置文件中添加 (require 'undo-tree) (global-undo-tree-mode)
由于篇幅所限,就不截图了
C-x u 进入 undo-tree-visualizer-mode , p n 上下移动,在分支之前 b f 左右切换,t 显示时间戳,选定需要的状态后, q 退出。这是主要的操作,其它的自己摸索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