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消费维权年的主题是“携手共治 畅享消费”,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愿意消费,无忧消费,畅享消费。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信息消费已经成为消费维权的重点。本报从今天起开设315信息消费曝光台,针对消费者密切关注的网上服务、电信服务、网络消费等重点领域,反映读者诉求,曝光服务短板。
“缺斤短两”的情况,也许正在您的手机上发生。聊天、上网、看视频……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习惯于手机生活,数据流量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加。然而,不少手机用户却发现,手机上第三方软件监测出的流量,却和运营商统计的流量有出入。手机流量,究竟该相信谁?
运营商统计多了333M
“换了4G以后,手机统计和移动统计差距很大啊。”近日,在“威锋网”论坛上,一名网友诉说了自己的困惑。他换了iPhone 4G后,使用手机三天,按照运营商的统计,就已使用了764MB的流量。“我以前用3GS的时候,一个月的流量通常都不会超过300MB。”
因为在手机上安装了流量监测软件,他把两个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软件中统计的三天共用流量是1.3G,也就是1331MB,扣除在WIFI情况下进行软件更新时使用的约900MB流量,最后使用的431M流量数字,比运营商的统计少了333M。
“谁能和我解释解释,这么大的偏差究竟是什么原因?”在论坛上,他的问题并没有人能说清楚。相反,不少手机用户纷纷反映,自己也遇到过第三方流量监测软件的数据比运营商数据有偏差的情况,并怀疑运营商是在“偷数据”。
记者验证:360监测少了10M
第三方监测软件和运营商的统计数量会有差异吗?记者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了“360监测软件”和“腾讯管家。”
从3月9日到今天上午7时30分,360监测出的流量数据是49.28MB,腾讯管家监测出的流量数据是58MB。而记者发送查询短信显示的流量使用情况是59MB,分别相差10MB和1MB。
专家解释:监测时间有差别
运营商记录数据和流量监测数据为何会不同?独立电信分析师项立刚告诉记者,一是因为记录时间不同。手机上的流量监测软件,监测的是手机的实时流量数据,而运营商系统测算的数据,通常达不到实时程度,很有可能是截止到前一天的数据。“换句话说,运营商的流量记录有延迟。”
另外,监测软件和运营商系统的数据记录情况,也常常会出现不同。监测软件记录的数据,是手机用户接收和发出信息过程中产生的流量。“假设别人给你发送了图片,但你没接收成功,软件可能不会记录,可运营商就会记录。”
“运营商数据和监测软件数据偏差很大的概率不会高,可小偏差的情况并不能排除。”
客服回应:流量含上行和下行
而对于第三方手机流量监控软件与运营商系统监测存在一定偏差,记者上午咨询了中国移动10086客服。客服人员解释称,运营商的手机流量计算是上行流量加下行流量之和,上行流量就是本机向网络发送的字节数,下行流量是从网络中下载的字节数。
“比如您连接一个网站,有的流量监控软件,可能只记录打开网站时产生的流量,但百度传输给您的数据,它是不记的。”客服人员表示,计算费用时必须以运营商的统计数据为准。
专家建议:加大监管和公开
既然监测数据常发生不同,能否以第三方流量监测软件数据为准?项立刚表示,若以第三方流量监测软件数据作为收费依据,由于涉及到数据公开后的安全隐患,可实现性不大。
项立刚表示,由于现在的计费系统掌握在运营商手中,缺乏计量部门的监督介入,运营商也是明显的受益方,运营商应该及时、公开和透明地向客户提供消费信息。同时,通信管理局应加强对计费系统的管理和检查,并设置举报电话。若手机用户的确碰到流量暴增、被多计费的情况,可以有部门接收投诉并进行调查。(记者 赵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