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目的性地滚动鼠标,等着下一张吸引眼球的图出现,没有读文字的压力,也不会被一大堆诸如谁家狗生了、谁家孩子学会切水果了、谁又失恋了之类不感兴趣的信息所纠缠,只任性地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中间。这是多么美好的体验!这就是Pinterest。或者说,这就是所谓的“兴趣图谱”给我们带来的互联网新生活。
关于“兴趣图谱”已经有很多讨论。它是独立于“关系图谱”存在的一种新的社交模式。在“关系图谱”(如Facebook、人人网等)中,我的“好友”大部分来自于现实中认识的人,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真实的“关系”。而在“兴趣图谱”(如Twitter、微博、Pinterest等)中,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自己的兴趣。“我想看你的更新,所以我‘关注’你”。“我并不一定喜欢跟你这个人交往,但我喜欢看你展示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源于用户的兴趣和选择。当然,由于众所皆知的原因,微博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关注而屏蔽”的“假兴趣真关系”图谱,这又是另一回事了,在此不作讨论。
Pinterest真的火了么?根据TechCrunch从comScore获得的独家数据,Pinterest现在的每月独立访问用户已经达到1170万,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网站。融资总额约为2亿美元。来看看是什么让用户对Pinterest情有独钟吧。
第一,所见即所爱的“兴趣图谱”。在信息爆炸式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并不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让“搜索”感到很无力,不知道想要什么又怎么能开始搜索呢?因此重塑“发现”成为近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兴趣图谱”就是这样一个媒介,它让我们“跟随”那些和我们兴趣差不多的人,从别人展示的东西中“发现”生活的灵感,不是“他在做什么”,而是“这是什么”。比如我们看到某人“这样搭配衣服”、“这样装修房子”、“这样给老公做一份别致的料理”,觉得:“矮油,这个可以有!”我们只是喜欢这衣服、这装修、这道菜,跟发布这些信息的人是谁无关。Pinterest让“发现”变得简单。
第二,一切尽在不言中。Pinterest的一大魅力点是图片很多文字很少。图片比文字更直观,更利于“发现”。图片可以将大多数东西形象化。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想法用漂亮的文字表述出来,如果用图片就简单得多。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阅读文字,但我想没人会讨厌看图片。Pinterest图片为主的风格让浏览变得更轻松。简洁的UI,省去了所有不必要的设计,你所看到的就只是你想看到的。以图片为主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它们能让用户的眼球不由自主地被吸住。
第三,聪明的展板。这一点是我觉得最优越于Facebook和Twitter的功能。Pinterest让用户把自己要Pin的内容以展板(Board)的形式分组。这样其他用户可以选择仅关注那些他们有兴趣的展板,而不是这个人发布的所有信息。比如某人有足球、摄影、宠物、电子产品、卡通这几个展板,而我只对其中的摄影和电子产品有兴趣。那么我会只关注他的摄影展板和电子产品展板,这样我不会因为看到他展示他的狗新生的小狗的照片而感到无聊。当你已经把不爱的都剔除, Pinterest展示给你的就全部都是你自己筛选的“喜欢”的东西了。在喜欢里挑更喜欢,这就像美眉在心仪的服装品牌店里挑最美的那件衣服,或者技术宅男在电脑城里挑性价比最高的那台电脑。亲,你是喜欢还是喜欢?
第四,我是观众也是表演者。就像现在所有的社交网站,Pinterest允许用户将喜欢的内容“Repin”到自己的主页。好了现在我们挑到了那件最美的衣服(或是最酷的电脑),我们很迫切地希望展示给别人看。你是否也经历过把自己骄傲的玩具分享给朋友时,得到的只是嗤之以鼻的答复?在Pinterest不会这样,因为你的“跟随者”都懂你。另外,不同于Facebook和Twitter的是,Pinterest上展示的内容会长期留存于用户的“展板“上,直到用户自己把它拿掉,就像你真的有一块板子放在那里一样。
第五,只过眼瘾不是目的。“发现”喜欢的东西后,自然而然就会想知道怎样可以获得。Pinterest也提供这样的通道。实际上很多用户把它当做一个网上购物的预选渠道,因为在Pinterest比其它任何一个社交平台都更容易“发现”他们喜欢的商品。给用户提供“发现”的便利、给电商提供高质量的访问,Pinterest势必会成为电商青睐的推广平台。这也是国内很多模仿者只采用了他的电商入口功能的原因。
随着Pinterest的火爆,必然地诞生了大量模仿者:网购入口功能的美丽说和蘑菇街,以及深度模仿的嘀咕和堆糖等等。这两天互联网大佬腾讯也推出了类似的网站“读图知天下”。不过“读图知天下”看起来更像是腾讯微博的一个辅助功能——在首页上看到的其实是微博中的图片,而转发也是转到自己的微博上。
不过现在说成功也许为时尚早。不管用户增长的再快,Pinterest毕竟才推出很短的时间。是否会获得最终的成功还要看它以后的发展。以目前的火爆势头,我们得到最大的启发还是乔布斯对于产品设计的那个观点:找到用户的痛苦点(Painpoint)并解决它。因为“发现”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图谱;因为一些人文字障碍,所以图片制胜。产品设计者应该比用户更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