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微软和Google正展开终极对决

来源:福布斯 作者:福布斯
    生活并不像网络视频中那样简单。然而,Google和微软在微软雅虎并购案中的表现表明,Google和微软的竞争正日趋激烈,两家公司都希望在软件和IT产业的多个领域提高自身的影响力。《福布斯》近日邀请了多名专家对微软和Google在各方面的竞争进行了深刻剖析。

 

 
  一,“云计算”世界的较量

  1,双方警报

  Google和微软拥有全球最具吸引力的IT资产。从用户角度来看,双方的互补性远超过竞争性。然而两家公司目前都希望打入对方的核心市场,这将引发双方之间激烈的竞争。

  Google拥有最强大的搜索引擎,以及随之而来的互联网广告业务。微软则通过Windows和Office软件在计算机系统领域优势巨大,微软的其他业务还包括开发者工具和互联网广告等。
 
  在这一场竞争中,Google和微软将动用各自的全部实力。不过,竞争结果并不是哪一家公司将在某一狭小的市场上获得领先。Google和微软拥有相似的长期战略,并且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把握未来的机遇。

  Google和微软已经为下一代战略目标进行了大量投资,例如双方都建立了超级数据中心的全球网络。实际上在这一领域,Google和微软是仅有的两大竞争者,其他竞争者很有可能像雅虎一样,成为两巨头的收购目标。

  大型数据中心网络是下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服务的基础,而这一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展开。这一竞争未来将日趋激烈,并给用户带来重要影响。

  2,微软在云计算中处于不利地位

  受业务类型和内部问题影响,微软在云计算领域目前处于不利地位。微软需要采用90年代末在浏览器市场上的策略来扭转这一趋势。

  在云计算领域,Google相对于微软有天生的优势。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微软没有竞争实力,而仅仅表明微软没有将精力完全投入这一竞争中。微软前首席财务官John Connors将这种现象称作“创新者的困境”。他指出:“如果想发展一个规模300亿美元的业务,首先销售额要达到300亿。”

  微软面临的挑战之一在于,云计算的早期接受者并不是能对微软营收产生影响的大企业,因此投资云计算领域目前不会对微软业绩带来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从广义范围来说,云计算一直是Google搜索业务的基础。过去几年,Google开发了一套有效的云操作系统,使得Google的内部程序能够实现较大规模的应用,并抵御小范围问题。Google的工程师创造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性能,从而支持大量计算资源、应用、硬件和网络的配置。

  Google的搜索引擎速度很快并且可靠,同时其良好的平台还在源源不断的产生优秀产品,例如电子邮件、文档处理、聊天工具和地图软件等。Google的所有产品都松散的结合在一起,因此能够协同工作。例如当用户登陆到GMail时,同时就可以使用Google Documents、GTalk以及My Maps等。

  在Google发展云操作系统的同时,微软工程师仍主要关注操作系统和Office等软件,以支撑公司营收。微软没有太多的关注云操作系统,同时将Hotmail纳入微软体系等一系列内部问题也使微软无暇关注用户需求。

  3,IT领域竞争向云计算转移

  微软和Google目前在多个领域展开竞争,而决定性的“战场”在于如何将软件从桌面向网云转移。这一竞争涉及到微软的核心业务,微软传统的软件销售业务将受到云计算的强力挑战。

  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不再购买软件,而是从开发者处租用软件。此外,软件将被放置在网络中的某个其他地方。各大厂商在“软件即服务(SaaS)”领域的竞争早在10年前就已开始。而对于普通企业来说,与其投入巨大精力建立复杂的内部数据中心,不如更多的关注公司自身的业务。

  目前流行的“软件即服务”公司包括SalesForce.com等。互联网分析机构Omniture和企业资源配置顾问机构NetSuite已经证明,采用云计算能够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通过收购Placeware和Frontbridge,微软也开始逐渐重视企业级的“软件即服务”。

  随着云计算的流行,应用软件厂商、服务提供商及硬件厂商正在快速的进行创新。VMWare、Savvis和Rackspace等公司提供了外包整个数据中心的方案,并且发展出了一套控制高能耗、占地空间巨大的数据中心的方法。Citrix、Qumranet和NComputing等公司则帮助企业从桌面应用程序向云计算转移,逐步减少昂贵、难以维护的桌面电脑。

  对于那些对成本和效率很敏感的企业的来说,简单而廉价的云计算越来越有吸引力。为了与Google竞争,微软需要快速的建立或收购对于云计算平台来说必要的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由于云计算必将胜过桌面应用程序,因此打造一个有竞争力的云计算系统是微软维持软件业务的最好方法。

  4,微软Mesh技术有助与Google合作

  每个人都知道微软面临的挑战,即如何将现有体系融入新的体系中,以及如何在不牺牲营收的情况下发展云计算。

  微软正在经历公司管理层的重大变革,比尔-盖茨将在未来30天内离开公司。而微软内部的守旧势力也将看到开放的策略能够在网络时代帮助公司取得更大的成功。Office和Windows部门将很难继续阻止Mesh策略的发展,而这将帮助微软大大提高竞争性。

  微软的Mesh策略旨在消除不同设备之间的差异,使得使用不同设备和操作系统的用户之间不再存在障碍。Mesh能够成为所有具备竞争性的操作系统和平台的基础,并使微软和Google更加互补而不是竞争。例如,Mesh能够与Google的Friend Connect协同工作。

  Google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说服用户允许该公司使用他们的上网行为数据。Google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不佳,因此妥善处理隐私权问题并重建用户信任非常重要。

  微软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展示Mesh和Silverlight开发环境的实力,因为奥运转播商NBC的平台正是用这一技术搭建的。微软也能够通过Mesh与Google或其他服务提供商合作,这也是微软发展互联网业务的最佳途径之一。

  5,云计算兴起是历史重演

  微软和Google拥护的不同计算模式常常被进行对比。微软的业务基于PC操作系统和应用,而Google的业务则基于网络。

  业内通常将微软视作“守旧者”,而Google和云计算将成为打破微软模式的重要动力。微软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向新的模式转移。在这一过程中,雅虎可能会对微软产生帮助。

  实际上,业内人士通常会忽略两点。首先,云计算并不是新鲜的概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应用计算”就已经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操作系统中有所体现。而80年代的计算机革命则颠覆了这一概念。目前这一概念又通过云计算开始复苏。

  第二,云计算的实现与网络一样复杂。从许多方面来说,“网云”已经被建立起来,但是其性能如何仍是重要问题。例如全球某些地区的带宽成本仍然很高,而网络带宽在长距离通信中始终无法克服光速带来的限制。

  用户目前已经看到了远程接入服务带来的优势,以及Google在这一过程中的影响。不过,这并不是永久的变革,Google也需要为计算模式的下一次转变做好准备。

  6,全球Windows系统或为最大云计算资源

  凭借所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微软已拥有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未经开发的云计算空间。

  计算机用户目前可以下载一个小程序,从而将一部分CPU的时钟周期用于“和平之云”项目,为全球和平而努力。上世纪90年代,一个名为Seti的项目则使用上网用户的空闲CPU周期探索地外文明。

  允许发展中国家使用计算机空闲的计算能力将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微软也可以使用全球Windows系统的资源来帮助减少碳排放。

  这样的举措与Google目前大量建立高能耗数据中心的方向相反,不过Google也有可能转变自己的策略。评论认为这才是云计算发展的正确方向。

  7,云计算对微软造成威胁

  云计算的兴起给微软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挑战,而微软的Office软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从多个方面来看,Office是最后一个重要的桌面应用程序。换句话说,使用Office是购买Window操作系统的最大理由。然而,Google已通过Google Apps对Office发起挑战,要求微软对Office进行变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微软目前有两种选择,这两种选择对于普通企业来说都不是好消息。微软可以坚守自己的策略并拒绝云计算,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将是用户被其他公司吸引走,而公司也将慢慢走向衰落。如果微软向云计算转移,那么就意味着将放弃已经发展了近30年的操作系统业务。

  互联网产业总是属于快速行动者,NetSuite等公司已经推出了适合云计算的应用程序。很明显微软能够在云计算领域有所作为,但是在云计算领域微软将面临新的竞争者、完全不同的营收模式,以及一个难以控制的平台。

  以往,微软能够通过模仿获得最终的成功,就像在IE和网景浏览器的竞争中一样。然而,微软并不拥有互联网,而互联网是未来的操作系统。因此如果微软将Office向云计算转移,那么微软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面临不利的竞争局面。

  二,搜索市场的PK

  1,企业搜索为下一重要的搜索市场

  Google的搜索引擎获得了巨大的流量,平均每个美国成年人每天都会使用一次Google搜索。
 
  许多用户认为Google的搜索引擎提供了“足够良好”的搜索体验,而其他最好的搜索引擎也仅仅与此类似,因此用户更喜欢使用他们熟悉的应用。

  不过,用户目前还较少使用企业搜索。其主要问题在于企业IT部门担心搜索引擎提供的结果会让用户看到一些不希望被看到的内容。由于缺乏信任,企业IT部门通常阻止企业搜索引擎出现关键信息,这导致此类搜索不具有太大价值。实际上,这并不完全是企业IT部门的过错,老式的搜索技术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企业搜索的问题与微软Google的竞争也有密切关系。由于搜索引擎是用户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企业也将难以离开这一工具。不过,采用“廉价商品化”的策略或许并不是微软和Google打造企业信息门户的最佳方法,因为企业有较多的需求。例如企业需要更具咨询价值的销售信息,以及在解决方案方面的专业性。

  《创新者困境》一书的作者Clayton Christensen曾指出,生产者不能依靠自身使某一市场廉价商品化。如果技术产品的能力超过用户需求,那么也将成为廉价的商品。企业用户需要在一个搜索栏中获得公司的所有信息,并使这些信息的业务价值最大化,同时降低信息的复杂程度。

  由于这一市场距离廉价商品化还有很大的距离,Google和微软将与其他大型软件公司一起进军这一市场,例如Autonomy、Endeca和Vivisimo等专业企业搜索公司。在这一领域,速度、创新和服务质量将比更多的搜索结果更重要。

  2,关键词搜索将逐渐让位富媒体技术

  搜索引擎的“战争”还远未结束。几年前,雅虎拥有强大的搜索引擎,而Google还仅仅是一家创业公司。未来,关键词搜索将依然重要,但是将出现更强大的搜索方式。

  互联网正在从文本走向多媒体。使用基于文本的技术寻找视频和音频就好比仅仅凭封面来判断一本书的内容。富媒体技术将通过媒体本身进行查找,达到更好的搜索结果。

  信息量的差异将使多媒体搜索与文本搜索有很大不同。未来将出现更加智能的技术,例如“隐含式查询(implicit query)”。这一技术将整合用户以往看过的信息,从而查找到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包括电视剧、报纸和书籍等。

  假设一位母亲和一位化学教授同时阅读一篇关于化学材料双酚A的新闻,那么这位母亲看到的相关链接将是双酚A对于儿童健康的危害,而化学教授看到的相关链接则是双酚A的历史。

  为了实现这一点,相关技术必须自动掌握搜索信息的含义。基于含义的搜索方式能够通过用户的浏览习惯来理解用户需求,并创造实时的用户信息。这也将改变互联网广告的形式。

  用户目前对于搜索的体验仅仅是根据关键词查找信息。互联网搜索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将是使搜索引擎真正了解用户需求。随着这一过程的发展,互联网将再次出现改变。

  三,垂直网络广告的战争

  1,得垂直网络广告者得天下

  网络广告行业正在扩张。
 
  然而长期以来这种扩张都是基于用户阅读广告内容,广告客户根据某一主题创作这一模式来进行的。

  雷曼兄弟4月份的一份报告显示,2007年企业对垂直广告网络的支出同比增长43%,达广告支出总额的39%。另一方面,通过门户网站的广告支出同比下降5%,仅为总额的19%。此外,互联网广告市场的“战线”也在转移,广告客户不再关注哪些网站拥有最多的用户,而是关注哪家公司的广告平台拥有数量最多的发行商。

  品牌广告客户以往倾向在雅虎等门户网站上投放广告。然而这些广告客户也开始更多的使用垂直广告网络,以便在最佳时间最佳位置被用户接受。这也是Google希望进军这一领域的原因。如果雅虎能够发现这一点,那么将会是成为Google的重要对手,或是良好的合作伙伴,因为雅虎与广告客户拥有广泛的联系。

  赢得垂直广告网络之争,或是在这一市场占据最大份额的参与者将成为下一次互联网广告变革中的领先者。

  2,收购雅虎对微软搜索业务帮助不大

  雅虎的资产或许并没有微软所想的那样有价值。在很多先例中,市场领先者一旦被后来者超越,那么将永远无法再恢复以前的地位。IBM收购Lotus和时代华纳收购AOL都是很好的教训。

  雅虎的广告解决方案将不仅落后于Google,也将落后于微软。微软的Ad Center从目标定位能力和灵活性上来说都是一款极佳的产品。而对于某些用户来说,MSN比雅虎网站更好。

  此外,其他公司的高管很难融入微软的团队中,Steve Berkowitz就是最近的一个例子。2006年5月,当Ask.com被IAC收购之后,Berkowitz加入微软。他已经计划于今年8月从微软离职。如果雅虎高管在收购后大批离职,那么这笔收购将失去大部分价值。

  微软在发展搜索和互联网广告的过程中应当借鉴XBox的经验,包括寻找合适的领导者、使该部门运营与微软主要业务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及收购具有突破性的技术。

  微软并不能通过收购雅虎来赶上Google,不过微软在搜索方面的工作仍可能取得成功。比尔-盖茨曾强调搜索和互联网业务,而微软以往的成绩也表明该公司能够后来居上。微软目前问题在于除盖茨和鲍尔默以外,公司其他员工或许对搜索业务信心不大,并且微软缺乏发展互联网业务的专业性和组织结构。

  3,Google雅虎进军网络视频广告市场

  网络视频广告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尽管视频广告的营收规模还很小,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已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这种类型的广告。因此,这一市场将对微软和Google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通过Youtube,Google拥有一些“先天”优势。Youtube目前在美国视频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5%,其视频广告产品Adsense for Video也有较高的份额。微软则通过Silverlight和近日的一些收购对视频技术进行大量投资,并拥有了自己的显示广告团队。

  更值得关注的是“Google网站”的增长速度,“Google网站”主要指Youtube。根据comScore的数据,“Google网站”的视频浏览总量在持续上升。2007年12月,“Google网站”的视频浏览量占美国互联网市场总浏览量的32.6%。2008年3月,这一比例上升至38%。这一数据非常有价值,Google将凭借巨大用户资源来测试视频广告领域的新创意。

  Google目前在视频广告市场占据有利的位置,不过其他一些因素也将影响Google在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首先,互联网视频市场的参与者将越来越多,这将导致Youtube的视频浏览总量下降。此外,视频广告必须能够同时投放到数万家网站中。

  此外,网络视频目前在全球市场都出现快速发展,在某一个国家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在全球的成功。例如Google在中国市场就面临困境。最后一点则在于视频广告本身。如果视频广告更类似与搜索广告,那么Google将从中获益,而如果视频广告更类似显示广告,那么赢家将是微软。

  整体来看,网络视频广告有良好的前景。越来越多用户将浏览互联网视频媒体,这将给创新性公司带来巨大机会。

  四:收购还是不收购?

  1,收购时间:微软收购Rapt 为与Google打长久战赢得时间

  微软近日收购了Rapt,一家为数字媒体出版商提供广告现场管理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提供包括判断最有营利性的定价以及放置策略等在内的服务。
 
  这一收购将进一步加强微软的盈利能力,该能力远非收购aQuantive所能提供。但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否是微软试图击败Google未果后的一项无力的挣扎尝试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由于微软在核心市场的强势地位,微软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Google打持久战,并逐渐强化自己在在线广告市场的地位,从而不断扰乱Google在该市场的利润率。Google也不得不承认,要可持续的保持在个人搜索服务以及在线买家领域的统治地位已经越来越困难了。

  微软是如何拖延时间,打长久战的呢?收购雅虎无疑只是一个开始。微软先是收购了aQuantive,继而收购了Rapt,如果再整合雅虎以及其他在线市场的主要玩家,微软创造该市场的二号位置将指日可待,同时也将能够积极发展其托管服务软件业务。

  在Rapt的前主管之一Kip Sheeline看来,微软和Google在两个不同的领域各有所长:微软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办公电脑及服务器市场,并支持多种开源应用程序,尽管这些操作系统复杂难用,微软却一直在致力于为终端用户及企业管理人提供更棒的系统。而Google则正好相反,它的理念是要让一切变得简单,让广告商、发行商、商人、学生乃至学者都能享受便捷的服务。在这一点上,Google与微软截然相反,但Kip Sheeline认为微软要更胜一筹。

  2,微软与雅虎:暧昧的恋人关系或单相思?

  对于在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的微软雅虎收购案,全球咨询公司埃森哲前合伙人、创投公司Venrock现合伙人理查德-莫兰有他独特的理解。莫兰认为,在一切还未成定局之前,微软和雅虎之间的关系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复杂而繁乱的大学罗曼史。

  也许此时还很难说他们这一对儿对彼此是怎样的感觉。他们有意要结婚吗?(会收购吗?)还是想先约约会,同时也可以与其他人约会?(购买特定资产?)又或者他们只是想“成为朋友而已”,也就是分手的冠冕说法?(退出交易?)抑或是他们只是像变幻无常的青少年一样---我很喜欢你,但我的真爱是别人---雅虎将其广告业务出售给Google也许是种证明。也许觉得这还不够乱,于是又冒出来两个爱情导师,指导他们该如何相恋(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及投资巨头布恩-皮肯斯)。

  但在莫兰看来,没有人会真的喜欢一种混乱复杂的关系。像一段成功的姻缘一样,成功的收购也需要爱的维系,但在微软和雅虎的这种关系中,爱正是看起来很缺乏的东西。

  莫兰看不出微软和雅虎之间的暧昧不明意欲何在。如果他们决定“在一起”,那他们就有机会打造一个强大的合并后的新公司,虽然很难处理,因为首先要界定“在一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要阐明各个领域及各项决策,如创新、文化、产品战略、人事以及新公司里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对这场罗曼史中的双方而言,只要有一场明确表态,就会创造或打破一段新的罗曼史。

  与此同时,如果事情仍旧这样含糊不明,那风投资本将会很乐意的看到一批有天赋的人离开有着暧昧不清关系的公司,而一家家新的初创公司将会成立并成熟,等待融资,等待风投资本去开发。

  莫兰总结说道,永远不要低估罗曼史的力量和痛楚。

  五,下一个竞争领域

  1,医疗领域的Google与微软:两艘待装载的空船

  Google和微软目前正摩拳擦掌,意欲争夺价值2.2万亿美元的医疗保健市场的领导地位。
 
  对此,钻石管理和技术咨询公司的医疗保健事务主管安德鲁-洛克林表示,Google和微软目前所提供的只是两艘空船而已,未来如何,取决于他们找到了怎样的合作伙伴。

  微软所推出的健康储藏库(HealthVault)主要为消费者提供医疗保健信息的安全在线存储服务,与微软作为操作系统公司的本质保持一致的是,微软的健康储藏库并没有尖端的用户界面、功能或数据,这一切空白需要其未来的合作伙伴来填补。微软可能不甘心完全依赖于合作伙伴,反而寄希望于用户会欢迎对健康信息的便捷接入,无论是血糖监测读数或像ActiveHealth的个人健康记录一项的工具。

  与微软不同,Google的初步尝试是创建在线工具,包括个人健康记录,以帮助消费者让健康信息更有意义。利用其消费者友好的良好记录,Google开始与医院、药房以及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为消费者的个人健康记录填补数据。目前Google已经开始启动其自身的数据平台,在这一方面已经比传统的微软先行一步。

  然而在洛克林看来,这两个竞争对手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就是如何展示足够的价值以吸引消费者,并克服消费者对个人健康信息隐私的担心。两家公司都需要达到足够的规模以创造网络效应,从而连接大量的信息来源及用户。如果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如可以整合数据的医疗保险商以及拥有着丰富、长期病人资料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两家公司均可以在医疗保健领域抢占先机。两家巨头的竞争及互补战略将为消费者驱动的医疗保健市场带来新的生机活力,但未来的市场发展还需要医疗保健产业的选择性参与来定夺。

  2,微软如何在手机领域获得成功?

  鉴于微软在其Windows及Office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却无法在手机业务领域克隆该成功经验,下一代移动互联网设备服务提供商LightPole的首席执行官道格-克莱因感到十分不解。在克莱因看来,主要原因在于微软只在其现有世界以及过去的辉煌中看到机遇,比如最多只能创造“更小的电脑”而已。这一点让手持设备领域长期重复走过去的老路,在新的方法实现之前看不到突破性创新的希望。

  与微软相反,Google则更有可能将其在互联网上所取得的成功应用到移动领域的创新及开放环境之中。移动领域是很有可能取得真正成功的,如苹果在短短的一年前便从无名小辈变成了重新定义新手机的标准。尽管Google首席执行官施密特在苹果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但Google和苹果之间的关系并不必然排除微软和Google结盟,也许这会是更好的一种结果。

  微软与IBM的关系也许值得一提。固然,二者之间谈不上有多浓厚的感情,IBM甚至本可以用其OS/2系统与微软进行竞争。但IBM没有,反而与微软合作,利用微软的核心技术成为了电脑及电脑技术的领先提供商之一。微软和Google又为何不可呢?尽管微软并不销售手机,但微软可以与Google用交换的方式合作参与手机业务,从而为手机软件和服务带来新的经济学。

  克莱因认为,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壁垒,手机业务领域完全缺乏互联网的创新技术,微软应该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如将Windows Mobile等技术进一步发扬放大等。

  六:结果

  1,Google唤醒微软这个睡着的巨人

  作为两个不同计算时代的领导者,微软和Google正为确保自己的市场主导地位而进行激烈竞争。
 
  就像当年微软引导开辟个人电脑时代一样,Google现在正站在互联网浪潮的潮头位置。

  就微软和Google的主营业务来说,一家是提供桌面相关的软件和解决方案,一家着眼于搜索广告业务,两家很少有直接交叉的地方。但是,这两个巨头在他们个子的新开拓的辅助业务上竞争激烈。微软开始关注其不断增长的在线搜索广告业务,而Google凭其软件来自互联网、“云计算”模式向微软的桌面软件发起进攻,正是这些新拓展的业务,这两个巨头正打得不可开交。

  Google已经成功挡住了微软对其核心业务发起的挑战,保持了其在搜索和在线广告的竞争优势。下一个回合该看微软了,看其能否应付得了Google用“云计算”的网络软件向微软的Office系列产品发起的攻击。Google看起来好像要在这个回合里占上风了:Google已经提供了在线版的Office软件替代品,而且最近Google和IBM、SalesForce建立伙伴关系,而微软的“Live initiative”还仅仅是在设想阶段。

  当然,微软凭借其桌面Office系列还是会在“云计算”竞争中保持明显优势。

  微软的Office系列诞生近30年来,已经在广大用户、软件开发者中建立了扎实的基础。与Google让用户直接进入“云计算”模式不同,微软可以凭桌面系列软件接入“云计算”,轻松过渡到“云计算”。就像在客户关系管理市场Salesforce所做的一样,没有桌面应用的Google只能走“云计算”一条路。

  Apps可能会挖掉一些微软Office用户的墙脚,但是凭借桌面系列融入“云计算”,微软将会在“云计算”这个回合中站稳脚跟。

  2,微软的成功给了Google机会

  假想一下,如果微软和Google在一个新兴的市场中他们将如何展开竞争,就比如我们ffwd公司所在的将互联网和电视结合在一起的市场。

  “收敛”是由那些在某个市场占有优势的玩家造出来的,安慰他们股东的术语,在本次假想竞争中,真正潜力的释放是利用电视和互联网建立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多场地的娱乐体验。微软和Google在如何实现这点上将表现得截然不同。

  微软在这个假想竞争中会是软件公司,它出售方案来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它喜欢为所有过时的软件提供升级,从视频摄像头到聊天室,或者说包括视频编辑器、媒体服务器、.NET、Silverlight还有媒体播放器等。它的商业模式是直接对那些工具收取费用。从这点来说,微软是着眼于“接通”。

  相反,Google会是一家媒体公司。它也开发软件(就像YouTube),但并不是靠出售软件来赚钱,而是以此来吸引用户,并将这种吸引力标价出售。随着互联网的开放、互动和无处不在,加上免费的制作工具,被吸引来体验的用户就越来越多。所以说,Google是着眼于“体验”。

  不管是微软还是Google的做法,从短期来看,都会产生“收敛”的效果,只是类型不同。然而,从长远来看,微软面临一个战术问题:每次当微软成功推出一些新的技术来生成新的格式的内容,那就会驱动用户去接受Google给他们提供相关有用内容的服务。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是微软的成功成就了Google机会。

  3,不同的回合,不同的结果?

  Google对阵微软,谁会胜出?这个问题可能是今年最容易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很简单。答案是:两个都是胜利者,只是赢在不同方面。眼下正有两场战斗打得难分难解:一个是广告领域,除了两位巨人以外还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集团和迪斯尼;另一个是在个人应用软件和企业应用软件领域,包括甲骨文、苹果、Sun、Adobe还有其他一些公司。

  眼下,微软有近10%的年收入来自广告领域;Google的这一数字则是近100%。微软显然还可以减少Office、Windows、服务器以及企业解决方案还有游戏这方面的营收比例。但Google会在搜索的战斗中胜出么?答案是肯定的。那么Google会在平面显示和广告平台方面击败微软么?有这个可能,但Google会发现要想在那个领域当霸主绝对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微软的主营业务上,Google要想下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基于“云计算”的应用软件确实很吸引眼球,但是,Google文档处理应用程序能和微软的Word和Excel一样功能强大么?Google Apps中的协同软件和微软的SharePoint,哪个更高效?企业宁愿为SharePoint买单。企业似乎更愿意花钱去购买功能强大的工具,而且,所有的文档都在线通过Google的工具生成,对其保密性、安全性等问题,企业用户仍旧持怀疑态度。

  即使对普通用户来说,尽管他们是Google最大的支持者,但是安全问题也没法让他们完全放心。试想想,一个公司能拥有——理论上也可以修改那些来自你的家庭预算、病历、求职简历、搜索查询记录和网页浏览记录的数据,这将是件多么令人担心的事情。到那个时候,该是希望“不作恶(do no evil)”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声明,而且还该是法律条文才好。

  至于雅虎,谁最终会成功收购它,这个就留给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来决定吧。也许,在微软或Google的股票代码后加个“!”,对他们的股价都不是件好事。

  4,微软分散精力将可能重蹈当年百事可乐覆辙

  微软正努力在其核心业务Windows和Office之外开辟新的增长空间,这可能重蹈十年前百事可乐的覆辙。那个时候,百事可乐除了建立自己的核心的饮料业务外,还兼营快餐和饭店业务。快餐业务和饮料业务在销售上有一定协同关系,但是百事可乐在低效的餐饮业上花费了过多的精力。

  就这样,在饮料业上,百事可乐丢了很多市场份额。最后,在华尔街投资者的压力下,CEO Roger A. Enrico才开始转变策略:“把所有的人力、财力都集中到饮料业务和快餐业务上来”。于是,在1997年初,百事可乐剥离了其饭店业务,股价因此大增12%。

  虽然,微软做出收购雅虎的决定是出于某些战略上的考虑,它可能发现自己与Google在在线广告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且自己软件业务的市场份额也在流失。但当微软宣布打算收购雅虎的时候,其股价下跌了近12%,而同时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却上升了4%。由此可见,华尔街对微软的收购举措并不看好。同时,微软还要努力保持其核心业务的份额不再流失。

  在推出Vista一年多来,业界对Vista简直是恶评如潮,有抱怨说操作系统过于复杂、对硬件要求过高等等。微软为此面临巨大压力,只能继续销售Windows XP,允许用户等待下一个Windows版本以直接跳过Vista。当微软将竞争延伸到别的领域的时候,它就要冒着转移核心业务精力的风险,那样会既会有损声誉又丢了利润。

  可以说,从长远看,由于新技术的出现,比如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等,单机操作系统可能会受到很大冲击。不过,微软不把重点放在Windows上可能更助长了那些挑战者的竞争力。在对非核心业务的收购,可能会让微软重蹈百事可乐的覆辙,最后又不得不剥离他们,那样只会让微软更低效、更削弱其核心业务。

  5,微软应该做匈奴大帝而不是德雷莎修女

  微软收购雅虎的计划真是个“Vista”的想法。收购雅虎有一定的逻辑,但实际上这个想法却被执行得很糟糕。

  首先,微软还有搜索市场别的玩家都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搜索市场,没人能和Google竞争,因为没人能达到Google的规模。微软收购雅虎的出发点也正是要扩大规模。

  这只是一种思考方式。要我选的话,对付Google更好的竞争策略是“差异化”。举例来说,微软已经推出的“按行为付费”的广告模式,让广告客户只需为广告点击付费。这就是对付Google有效的做法。

  其次,对与合并,两家公司并没有为可能的共同成功有多少热情。雅虎和微软长期以来都是竞争对手,而且雅虎一直把微软看成是邪恶帝国。微软的高层和雅虎的中层都反对合并。对公司员工来说,没法强迫他们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更没法指望这样能带来成功。

  微软不像通用,它没有做过大笔收购的丰富经验。收购雅虎对微软来说确实是笔很大的收购。微软向雅虎发出收购邀约的时候,就像是在和雅虎讨论收购完成后雅虎将有多大的自由度。这的的确确是很错误的方式。

  微软这次扮演了德雷莎修女(天主教慈善工作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角色,而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匈奴大帝(古代欧亚大陆匈奴人最伟大的领袖和皇帝,曾多次率领大军入侵东罗马帝国及西罗马帝国)。还有,要想把收购雅虎的买卖落实,微软需要做的是利用收购后的规模,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并且团结雅虎的创新人才,共同努力,拿出新的战略和产品,通过新途径和Google竞争。

(责任编辑:A6)


时间:2008-06-04 09:30 来源:福布斯 作者:福布斯 原文链接

好文,顶一下
(2)
100%
文章真差,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把开源带在你的身边-精美linux小纪念品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