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en访社区之回眸老红旗14年风雨路(上)

来源:LinuxEden 作者:陈欧侃
  

大家好,欢迎再次阅读#Eden访社区#,本期还是由我@陈欧侃 来主持。我们很高兴请到了重量级的开源人士贺唯佳先生!他目前虽已从红旗软件离职,转投其他企业。但他对曾经就职的中科红旗仍有很多记忆和怀念!!稍后我和老贺将共同为大家回忆一下中科红旗这十四年来的风雨历程。在这之前,我们不久前刚联手推动并参加了在东华大学举办的软件自由日活动,请问老贺您对本次活动有什么感受?

贺唯佳:

这是一次变革交替时期的活动,也是为了延展梦想旗帜的开始。曾经创建红旗教育体系时,为了普及开源文化和技术,2007年发起了“红旗杯”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技术竞赛活动。过去的五届活动,带给院校的不仅仅是产业技术的体现,而且也是开源理念与文化的普及,同时也是展示学员成就与朝气的舞台。而随着2013年4月红旗折戟事件的发生,这一活动的延续,也就出现谜局。而随着“华梦2014”的启动,这一追梦的活动,又得以新生。因此,这次在东华大学联手东华大学开源社团以及Linux伊甸园等伙伴,共渡2014开源软件日的活动,也成为了我们难忘的重生时刻。

欧侃:

好的,既然说到了华梦2014,我想请您详细谈谈对本次大赛的规划和想法?

贺唯佳:

其实,在这点上大家不乏许多共识,从“开源软件日”的创办理念中,也都可以看到志同者为普及开源文化和技术所做的努力和共识。

当2000年我们加入红旗团队之初,就对普及开源文化有着独特的认识,并基于职业教育的理念,同步推出了红旗教育体系建设。作为商业公司,追求商业价值是无可厚非的,但普及开源文化和技术,却的确很难在追求产业价值的现实中看到企业利益,至少短期没有。而开源技术的特点,又完全不同于类似商业垄断技术的企业宣传活动。你不可能期望普及开源思想和技术的过程中,受众一定就是使用你家(如红旗)产品的用户,而从中换取服务回报。这也就是在国内早期普及开源文化的各发布商中,很少有向红旗这样去耕耘的,职能部门和产业伙伴也多有不解的议论。从2003年联合中央教育频道,举办“高手过招”节目,到2006年开始联合业界伙伴,共同巡游于各地高校,讲解开源文化以及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与现状。从2007年开始就以“红旗杯”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技术竞赛为命名,持续不断的结合国家开源政策的导向以及前沿产业技术为依托的竞赛活动。活动成为了学员感受校墙外现实产业现状和展示自我创新和成就的舞台,深得学子的喜爱,甚至坦言“红旗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之感叹。对于一个现实企业来说,经营中的挫折不可避免,红旗2014年2月10日宣布全员解聘后。为了沿承曾经的梦想和对开源文化的热爱,我和一些曾经为红旗品牌而奋斗的大多志者,又汇聚到了新的平台,同样,我们的教育团队也整体过来,又以“华梦”为品牌,重新追寻那不悔的梦想。集团作为产业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承担的国家产业任务,自然又会作为活动的技术导向。而志同道合的理念,自然很快就从红旗的折戟中重新振作起来。这也就是今天“华梦2014”的背景。今年的活动,突出了“创意”与“软件开发”。这也是自棱镜门事件后,世界各国都开始认真面对和反思信息产业技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而Linux桌面环境的应用普及,就需要更多的理解开源文化,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新人加入,这也就是今年的活动修改了以前设想的技术导向主题,而重点突出跨平台开发能力导向的原因。

我们也希望业界可有更多的关注与合作。

欧侃:

谢谢,我知道老贺更希望是以一个开源教育人士的身份出现,但在近一年中,您和红旗欠薪事件已经分不开了。欠薪事件我们后面再聊,先请您回忆下老红旗这14年来的历程?

贺唯佳:

回首十四年的红旗历程,仿佛一切都是昨天。记得那是在1999年,当在新闻中听到我们有了自己品牌的Linux系统“红旗”的时候,心情为之一震。在互联网技术兴起的年代,我们曾经在北京国际技术合作中心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已经开始基于Linux系统来构建互联网教学环境,不过那时都是用的红帽Linux系统。2000年接到曾经的同事电话,谈及开源教育事业合作问题,自己马上就联想到了红旗,大家好像有一种冥冥之中的默契,那种心灵的冲击以及理念的相通,自然决定加入这个激情澎湃的团队。记得那是在2000年的8月4日,在北京香格里拉,红旗软件公司成立后,正式发布了红旗Linux桌面2.0系统,红旗向世人宣布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自此,那个代表着激情与进取的纯朴名字“红旗软件”就开始了漫漫求索之路。

首先当初的红旗团队非常另类,在董事长孙玉芳教授的带领下,一批曾经叱咤商场,在各大外企体系久经历练的管理者携手加入了这个团队,将前沿企业管理经验运用到了这个民族品牌体系,而技术团队则以孙教授代领的软件所多年从事UNIX系统中文化的核心团队为骨干。大家的产业理念和民族情结,使得红旗很快就成为了业界关注焦点,这或许可以称之为我国开源信息技术发展领域的第一次浪潮。而那时国内的Linux发布商也如雨后春笋,多个品牌争奇斗妍。但很快伴随现实的残酷,泡沫迅速破灭。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激情,也同样要面对商业的现实。当时,红旗的主要商机是嵌入式技术的运用和服务器系统的支撑,但大家会发现,红旗却是在2000年成立商业公司后发布的首款产品是桌面系统,而直到2014年2月10日,桌面产品一直都没有放弃。而同时,红旗也是唯一在国内同时建立有面向社会、院校的教育服务体系的开源企业。

在渡过艰苦的创业期后,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家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入正轨,各地均在探询这一“正版化”的话题。伴随北京扬帆启航工程的启动,开源技术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但今日要反思的确是很多,在这一可称之为第二次开源技术浪潮中,虽然促进了很多硬件产业与开源软件产业的合作,但简单注重外表,忽略或轻视技术素养的提升和培训等教育服务工作,特别是在国外垄断技术的强势攻关下,多多少少或许成为了面子工程。红旗的努力,也很难撼动这庞大的市场现实,只有默默坚持走自己的路。

记得最为经典的项目就是国家邮政生产力工程,这个在全球都算最大的开源项目工程,早已被众多企业跟踪多年,而红旗当初还仅是新人,本着学习的态度,请求参与了竞标活动。但就是这支无名的团队,凭借对开源文化的独特理解以及卓越的优秀团队合作,过关斩将,成就了辉煌。

2005年初,红旗董事长孙玉芳教授病故,业界为之扼腕。红旗人无怨无悔,继续坎坷创业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基于红旗DC4.0的服务器系统,被业界关注,并依此打造出了新的跨地域开源产业技术模式,这就是Asianux服务器系统体系,而伴随的技术培训服务体系也是日益壮大,先后在国内众多行业领域成就良好口碑。但红旗仍然不忘市场价值低廉的Linux桌面系统的研发,提出了“Windows Like”的设计理念,在保持Linux类Unix体系的健硕性基础上,吸纳了Windows简单易用的操控风格,并与业界软硬件厂商加强合作,寻求并等待桌面应用的普及时机。随着管理团队的更替,红旗的走向也逐渐出现迷茫。抛开红旗情怀,一个公司她就是一个商业运营体,高层的战略构想,必然会在很大层面上左右着公司的发展。

2008年,当金融危机来临之时,IT企业不可避免的卷入漩涡,红旗也不可避免要面对冲击。国家推出的核高基重大专项工程,意欲拯救和振兴民族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红旗自然会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这应该算是国家开源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了吧。红旗人都对此报与希望,全军畚斗,先后完成了该项目交与的全部技术课题以及市场推广工作。但忽然宣布资金链的中断,却使红旗在2013年4月进入了泥潭,全员停发工资是之前从未出现的问题,而高层希望大家主动离职又意味着什么?用户是红旗的心血,就是这群红旗人,在此时期,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相信困境会过去。随着时间的延续,一切幻想都成为了泡影。坚持了10个月后,资方终于在2014年宣布全员解聘,企业进入停业清算。至此,原来的红旗就已成为了历史回忆,红旗的创业与折戟事件,不仅引起国内关注,也一直被国际产业界反思。一个企业的失败并不可怕,从中要吸取和深思的,却会是明天我们的无价之宝。而此时桌面应用市场的崛起,即为当年红旗人的坚持而敬佩,也为其未曾实现抱负而惋惜。

值得欣慰的是,在业界伙伴的通力支持下,红旗的用户服务没有终止,那是红旗人的心血,解聘的红旗员工都已经有了新的战场。我的那些热爱开源的战友们,又都聚集到了新的平台中,为了沿承红旗的文化和理念,他们将继续开源寻梦不懈之旅,为中华信息产业事业的发展而耕耘求索。

欧侃:

嗯,我……(当然,这仅是我的个人意见。)可以把老红旗十四年分为三个时期:孙玉芳教授所开创红旗软件后的刘博初创时期,赵晓亮引领的辉煌时期及末代决策失误下的衰败时期。很可惜,我没赶上孙教授的时代,老贺对红旗刚起步的那几年有没有更多的记忆?

贺唯佳:

对于红旗的划分,那是时代的宿命,还不能用简单创业、辉煌与衰败来划定。每任领导者,相信都有自己的雄心与抱负,都有成就红旗伟业的激情,但同时,又都要面对世俗的纠纷与漩涡。孙玉芳教授那是激情澎湃,早年代领团队精研基于UNIX这一至今不衰的技术体系,特别是在中文化领域为后世的技术开拓奠定了基础。当类Unix的Linux在业界迅猛发展时,他自然看到了这款具备Unix健硕架构,又脱离了与各私有硬件体系捆绑的商业类Unix系统的局限性的不俗前景,毅然代领团队,结合对Uinx中文化多年的研究,引入新生代Linux系统,推出了红旗Linux系统品牌,这就是在1999年令我为之一震的名字。

作为一个学者,不仅要陶醉于课题的海洋,也要面对现实产业的成就。再好的创意,只有能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社会的发展,那才会有其真正的生命力。现有体系下,多少具有创意的构思,最终只能停留在校园、院所的课题成果虚荣上。孙教授自然不愿将毕生的梦想束之高阁,如何产业化这一另类的精灵,使其为中华信息技术发展成就新天地。2000年6月,一颗中华软件新星跃然出世。一大批认同孙教授的创业理念,又闯荡商场大潮,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风浪里,在外企历练多年的那些中华英才,他们又何尝不想将抱负施展于民族产业哪!在首任总裁刘博的带领下,就是这样一批人开创了红旗Linux的产业之路,他们将各自企业的经营文化和理念,结合红旗的民族使命,激情碰撞,探寻着开源寻梦之路。

红旗软件公司的初次面世,是在2000年8月4日北京香格里拉正式发布红旗Linux桌面2.0,发布会的朴实靓丽,激发了多少历经蹉跎岁月的澎湃之心,也从此开始了民族开源技术产业发展的第一次浪潮。照片上的少年,今日已经各成大业,留在红旗最后的也只有2个身影,但那是多么美好的记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孙教授借用屈原诗句,抒发了对红旗漫漫求索路上百折不挠的决心。的确创业初期的艰辛,不是词语可以描述的。开源的文化之精深,以及如何将开源技术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都是摆在红旗人面前的现实。就是这样一批人,顶住了随后产业泡沫破灭的冲击,依靠团队对开源文化和技术的理解与创新,逐渐赢得了产业界的信任。从产品市场、研发、技术服务到销售以及各行政辅助部门,真谓是三军同心,所向披靡。产品不拘寻常路,坦诚针对市场需求,从定制化设计发展到品牌体系化架构,至今回首,都仍是红旗历程中难得的财富。

嵌入式技术,应该是红旗创业之初当家价值链,依靠团队的整体素养,成功进入彩票市场体系,并取得辉煌成绩,这也充分体现了Linux技术体系的模块化优势,以及红旗团队,对Linux体系技术的娴熟。记得第一次黄思源带我参访红旗时,看到嵌入部完成一个对彩票机科目的设计成果,他作为产品总监脸上露出的快乐与傲气。

通常那个时期各Linux系统发布商均以一套百搭产品面世,恨不能将所有开源组件都集成在一起,供用户自行选择。而红旗的企业团队有着对产品独特的理解,反而逆向思维,从用户的需求角度加以设计理念的实现,以服务保障用户价值的体现。服务器系统,应该是业界在互联网发展基础上,对Linux体系构建数据中心的基本需求。那时的开源产品组件,都有着多种可实现的模块,全交由用户体验选择,显然不是负责任的想法。早期的红旗服务器系统产品的设计,也多少难于全部跳出眼花缭乱的选择设计,按照功能组合划分成了不同应用产品,并分别加以参数优化工程实现,在依托技术服务团队的强力支持与服务,营造出了红旗产品与服务的良好口碑,这也因此打下了红旗在业界的品牌优势。

桌面应用产品是那个时期没人看好的应用方向,最为基本的办公应用是无法回避的用户需求。记得90年回国后,基于DOS的应用仍为企业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四通打字机应该是最为普及的电子办公设备。作为国际技术合作中心计算机专业的职业教师,主要还是编程、单板机、工业仿真器等技术课程。虽然那时也有了微软的Windows 286产品,感受到了视窗化环境的喜悦,但包括基于DOS的Word、Excel等都还是只能针对外企西文体系的工作需求。而随着金山WPS的出现,中文化计算机办公技术市场的发展就迅速发展起来。而随着Windows体系下Office的技术整合,依托于Windows的金山WPS自然也就受制于人,那也是一段值得反思的信息技术发展之旅。因此,Linux系统的桌面应用技术,Office应用就是不得不要面对的。作为出自石油体系家庭的人,对当年父辈的豪情自然烙印不灭。对于红旗在不被世人看好的年代,依然坚持桌面产品线,自然情有独钟。当时的红旗平台,主要依托当年孙教授团队的“炎黄”汉字中文支撑,艰难的开始Linux桌面中文化应用的产品发展之路。红旗桌面2.0、2.4等版本都历经艰难的尝试,Office体系中文技术的不足、打印机等设备驱动的缺乏等,都困扰着红旗桌面的进程。国内Office办公产品金山的WPS那时只能依托Windows环境,或许也是因此造成其难于摆脱的技术局限,政府职能部门也希望红旗与金山的联手去探寻发展自主信息技术之路,但商业理念和技术的局限,那时未能把握住时势造英雄的机遇。而基于跨平台的StarOffice在被SUN收购后,自然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并与红旗合作将其中文版本StarSuiteOffice成功演绎投向中国市场。

2002年4月红旗成功的发布了桌面3.0系统,而也正值中国加入世贸,正版化工作不可回避。这个版本平台就成为了国家开源产业发展中第二次浪潮扬帆启航工程的中坚,而同时国内永中Office以及孙玉芳教授创建的另一家中文俩仟的RedOffice(基于OpenOffice),也在当时金山无Linux版Office系统时脱颖而出。当时,针对国内市场现状,多系统并存是最为现实的选择,而微软在Windows系统设计时的易用性以及民众对Windows操控习惯的俗成,都需要现实面对,因此,红旗的桌面产品在基于Linux技术体系且发挥Linux系统博大与安全性的的基础上,沿承以往用户所熟悉的类似Windows的操控习惯,以及增加了多系统引导恢复等便捷技术,而内在的许多技术特性,也都在政府招标技术要求下,予以了技术实现。只可惜,这一工程的发展难于跳出世俗的急功近利,培训服务的缺失、资金链的分散、推广的决心等都造成“面子工程”的结局。但这一切,都没有打消红旗发展的信念,依然在反思中不断进取着。

对于红旗是否也需要自主研发Office产品,在当时的市场背景下,红旗选择了与各家Office厂家的横向合作,也就是不捆绑限定用户对最大的Office应用的选择权。今天,曾经不俗的RedOffice已经成为过去,永中Office带给业界创新的不俗表现与韧劲以及金山也终于推出Linux系统的版本,还有开源的各类Office应用,都为Linux系统技术在桌面领域的普及起到促进作用。

今天红旗的折戟,绝非其技术与市场的缺失,回想当初的漫漫求索坎坷路,那是值得骄傲的成就感,我们需要的是那种博大的心胸与创新欲的结合。

欧侃:

嗯,有关时期的划分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当然我相信每位红旗的掌门人都想把企业带得更好,但由于种种外界原因造成红旗的起落!不过,老贺您也不可否认,一个企业的兴衰和掌门人的能力、性格都有关!

时间来到2004年后,红旗社区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Linux爱好者,其中包括Subbo、loverf、lm09、华中科大一学生、云帆及更早的巨浪兄等。当然,我和红旗的缘分也是在那年开始的!还记得,2004年红旗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和日、韩两国的企业联手创立了Asianux联盟,试图形成亚洲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标准。其后,红旗又在2005年推出了迄今为止最经典的桌面版操作系统——RedFlag Linux Desktop 4.1Plus。老贺,请您谈谈这两年红旗内部的战略是什么?

贺唯佳:

看来回忆总会是美好的,的确你说的那个时期很是辉煌,领导团队也是青春朝气,有梦想。

从产业市场来说,那个年代的辉煌,多少也是基于2000后的市场历练积累,红旗的产业技术基础已经成为体系,这不仅是技术的坚实体现,还有团队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的体现。

基于前期对红旗创业初期的艰辛感悟,自然对第二次开源浪潮的来临有着迫切的期待,在商业利益面前,一个公司的理念,很难左右世俗的现实,那时大多的开源系统正版化工程,很少能最终沿承下来,但也借此推动了开源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到Asianux计划,恐怕也得谈些业界的现状,那时期开源系统发布商如雨后春笋,谁都坦言自家理念的伟岸。红帽自然是那个时期的佼佼者,现实中也就成为了各家的关注点。SUSE、Turbo Linux、Conectiva及Caldera等为此提出了United Linux计划,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Linux发行版来对抗红帽。这有如中华春秋战国时的纷争,最终难于达到目标,而于2004年终止。而当时红旗Linux服务器版系统,已经进入DC4时代,从原来的按照功能划分的多种服务器系统,到以数据中心为目标平台的基准系统。当时的DC系列,简洁易用,自然也受到业界伙伴的关注。Oracle等大型数据库系统在DC平台的应用,那时也是最为多的案例。而对于数据库厂商,很难维系需要针对市场上各地域不同发布商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在亚洲市场。而用户也迫切需要一个可以提供本地化技术支持的联合团队服务,而不想纠缠于数据中心中,应该OS还是DB调优的问题。因此,亚洲区域的主要发布商就在红旗DC4的基础上,联合完成了Asianux的体系构建。这有别于之前的United Linux架构中,各家产品统一命名的方式。Asianux在红旗DC4的技术基础上,融入日本Miracle Linux公司的产业理念,特别是安全理念。共同研发了一套基准系统,以实现基础接口与技术的统一,并再由各家根据各自地域文化扩充应用服务于各自地域文化市场,随后韩国的Haansoft公司也加入这一体系,并在中关村软件园建立了联合技术支持中心,后来又在无锡成立“亚联公司”来共同维护、开发Asianux(非商业产品),并授权体系下的发布商,依此为基准正式发布各自地域版系统,如红旗Asianux服务器在中国,Miracle Asianux服务器在日本以及Hannsoft Asianux服务器在韩国等。这一体系的建成,就使得所有基于Asianux的发布商,同时都可获得对应的应用认证,而类似Asianux与Oricle的联合技术中心,也可为地域授权用户提供整体的技术服务。因此,红旗的服务器系统发布产品,就正式开始了在行业市场中的全面舞动。当然,

此类模式也会受到其他厂商的责难。为啥Asianux就是Oracle的唯一亚洲认证支持,而其他发布商就不给认证。这或许就是商业模式的现实吧,一个Asianux就可同时认证各地区的主要发布商,相比单独一家一家的测评、调优、认证要务实的多,这也是Asianux体系成功的主要原因。只可惜2014年受困于红旗的全员解聘易主,无锡亚联也同时清算解散,Asianux项目就此成为了记忆。而这类过份依赖国外厂商的技术认证模式,也一直是争议与反思的焦点。一些人提出,为啥我们国内厂商不能联合建立认证机制,以促进国内项目中,也需要外商应用和技术被审核准入标准,这或许还是自强的问题。

桌面系统,一直是红旗人有想法的沃野,自3.0版在扬帆工程推出后,随后的4.0等系列版也逐步完善,并彰显红旗人的理念和抱负。外人总会贬评国内的系统发布商只会简单翻版他人系统,这些激励的话语自然是有恨铁不成钢的期望。桌面应用本就是一个整体综合产业链项目,不是单纯操作系统厂商可以完成的。仅从桌面操作系统的认知来看,红旗在初期结合技术与市场以及地域文化,提出WindowsLike理念,好像也遭到很多开源爱好者的抨击,但其实细想一下,开源本就是博大与包容,微软的易用化理念,虽然带来了OS系统的一些缺陷,但国内用户已经普遍认可了他的图形化易用操控方式,为此,红旗桌面系统在沿承类Unix技术本真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采用同期Windows的操控风格,从而保持用户的操控经验沿承性。同时,也认可在一定时期双系统桌面共存的现实性,从而完善了用户可能会后装Windows而需要硬盘引导恢复等务实技术。桌面产品是民间最为直接可以看到的,但也是商业价值最低的,因此,很少有发布商像红旗这样执着于此。我记得有朋友问红旗的产品设计是怎样规划的,这十几年的红旗历程,真的感受到了许多不同。自2000年刚入红门,受制以前体系的思维,总是将红旗的产品市场部的职能理解错了。其实,一套好的产品不是单靠浮夸的外表所能生存,也不应该是工程师们自我陶醉的手艺。他一定要符合市场需要,并具有务实的品性,这也常会看到红旗的社区版经常代表最新的技术体验,但BUG满身,其就是为了感受新技术的生存力,一旦市场需求到位,才会在商业产品中完善引用。而商业版的内核也往往不是最新的,这也是为了保障常规硬件驱动的完整匹配。产品会上,大家各抒己见,从各自领域探寻对新产品的需求与建议。那时,红旗的产品体系很是骄傲,各个管理规划环节,都有大家风范,这或许也得益于红旗团队的国际体系历练的阅历。

因此,要说红旗的战略,技术的储备那是基础,而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以及团队的合作加上务实的追求,特别是本真的服务品质,都是成就红旗口碑的简洁缘由。没有浮华,追求本真。恐怕就是当年红旗傲世的因果。

欧侃:

2005年让我记忆很深的就是,红旗代总裁赵晓亮先生提出,国内Linux企业应该整合成一、两家大企业!老贺,你记得赵总是在什么背景下出此“豪言”?

贺唯佳:

是呀,这其实也是对现状的一种壮怀。但开源的发展以及国家环境的现实,这种呼吁是很难真正实现的。一是开源文化的本身就是博大的体现,任何创意思维都可以尝试,又何况商业市场上,谁又能评判谁是强者哪?这也就因此,造成国家在扶持相关技术产业的时候,资金必然出现分散,加之现在回首红旗的发展现实,谁又能保证有限的国家扶持资金,会有效利用在对应产业项目上那。

那个时期,的确国有开源产业领域中,红旗品牌已经成为佼佼者。各条产品线的设计与实施,都是面对真实社会需求展开,在各个行业项目中,红旗都取得了成功,这也是红旗在行业领域最为辉煌的开始。我印象较深的是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项目,全国高校图书系统的联网,最终采用了红旗Linux系统为基础的集群环境支撑,在清华的多期技术培训中,红旗教育也因此成熟起来,开始构建起了企业应用级的培训课程。而在40所高校建立的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项目中,红旗全力投入支持与服务,从而也开始了在院校领域的开源技术应用普及。2005年的红晚是何等的快乐无邪,在当时算是亚洲最大的市内温泉度假村“天龙源”,红旗众兄弟,尽情的快乐嬉戏,化妆晚会上,赵总与大家一起释放着红旗人的激情与豪放。

对于整合资源的豪言,并非激情就可以成就,而红旗在尝试Asianux技术体系的联合中,却成功的塑造了技术与市场的统一与结合,这一切都是基于战略的眼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才得以实现。百花齐放是开源的基础,但面对产业市场,特别是针对我国信息产业的现实,有针对的引导和调控相关技术的发展,也是突破信息技术困局的必然。我们不反对国外技术的优势,但因此也要反思如何有效的对民族技术的扶持与发展。既然Asianux体系能够实现亚洲列强的技术整合,那为何国内各信息技术领域,却难于实现联合发展。红旗的历程与折戟,真的带来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如今我们新公司提出“从开源中来、到开源中去”的方针策略,这一切都或许是要追寻曾经的梦想,我们希望红旗曾经的神魂可以得到真正的传承。

欧侃:

随后的2006年对于老红旗来说是最辉煌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在那年8月的LinuxWorld旧金山大会上,红旗软件正式获得了IBM的产品支持认证,随之被相关媒体誉为红旗是继RedHat和SuSE之后的第三大Linux发行商!此前,红旗已经和英特尔及IBM联手打造了以社区人才培养为目的的“Linux人”社区。同时,红旗主导的Asiaunx联盟也在无锡建立了实体公司——亚联开源。年末又传喜讯,连获戴尔、惠普两个千万元OEM大单。

老贺,那年公司有没有给你们大发年终奖啊?呵呵,开个玩笑!当时,公司高层有没有进一步进取的打算?

贺唯佳:

哈哈,奖金!多么诱人的话题,可惜在记忆中对那个年代印象最深的,还是红旗的傲气与成就,囊中的羞涩已经淡然,因红旗至今已被世人知晓的股权体系缘由,在现金流困难的时期,管理团队是会有暂时停薪的时候,但绝不会涉及到基层职工。当然销售人员是凭借业绩称雄的,也必然在绩效上有所体现。那时期我的教育团队已经统一纳入技术服务范畴,与产品市场部、技术服务部一起归白柯统领,从而也是较深的感受到产品在初期设计到投入市场以及后续服务各环节的协调与管理理念,公司的战略发展随时都可以感受得到,这是一个趋于良好运转的体系的优势。那个时期,红旗团队甚是激情四射。记得那时在赛罕坝的团队建设活动中,到处充斥着激情与快乐。蒙古大营前,赵总的戎装为大家带来了振奋,职工列队摆出的Linux彩带,在大草原的衬托下,那是何等的快哉,全员同心,为了一个梦想而豪情万丈,在坦然现实艰辛的同时,管理体系的战略思路也同样得以认同。一个品牌与产业的发展,绝非一枝独秀,从开源技术来说,没有谁不可以做到,而看你是否用心。开源文化的开放就是包容心态的体现,从你所记忆的事件来说,红旗的成功,不仅有着对开源文化的务实理解和技术体系的务实,而广泛的产业合作,更是其成功的基础。当今产业市场,没有谁是霸主和绝对垄断,一定会有很多强强的合作,才会激发和培养创新,才会通过竞争更好的服务社会。从以前的网景转变成今日的火狐,卓越的技术体现恐怕那时IE也是望尘莫及,在捆绑垄断面前,接受开源的变革,又成就了今日火狐的盛名。从国内九十年代初期的金山WPS到如今的百花齐放,都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其中永中Office的创新,也曾经激起Office产业的豪情,但成败又该谁来评说。的确或许因为捆绑式的技术与市场垄断,而使得一些创意被扼杀。但市场就是残酷的,竞争与创新随时提醒着社会。很多非技术层面之外的游戏,会冷却掉我们的一腔热血。在大森林的生存法则中,不管是狮子还是羚羊,每天都在奔跑中寻求生机。在垄断面前,不思进取恐怕更为可怕。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创造了多少人类辉煌,但那都是过去了,我们要面对的是今天和明天的现实。

欧侃“:

好的,本期我和贺唯佳先生一起回顾了中科红旗从初创到辉煌的前七年发展历程。我回忆起2006年底的时光,那时的红旗软件是何等的风光。那么,为什么如此辉煌的红旗软件七年后落了一个资不抵债的下场?下期继续请老贺为我们解密红旗14年风雨路!

(陈欧侃策划、采编)


时间:2014-11-24 00:57 来源:LinuxEden 作者:陈欧侃 原文链接

好文,顶一下
(7)
63.6%
文章真差,踩一下
(4)
36.4%
------分隔线----------------------------


把开源带在你的身边-精美linux小纪念品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