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微软小冰在新浪微博和米聊上组织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舌战大奖赛”,“战”得不亦乐乎。有趣的是,在14号公布的中期战绩公告中,小冰排到了第三名。此外,小冰在微博上已经可以成为用户“专属”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你可以给她换头像,取名字,和她聊的越久,她就会越快升级各种能力,比如查天气、讲笑话、发图片、谈星座运势、做事务提醒,甚至可以帮你把现在的想法带给未来的你。
上线一年多,小冰已然脱离了“传统”机器人形象,“她”变得更会聊天了,更聪明了,也更有自己的“个性”了。如果说电影《Her》中虚构的“萨曼莎”是一种人工智能的愿景,那么微软小冰是否会在未来某个时间成为现实版的“她”呢?
小冰的技能
李笛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资深总监 ,也是微软小冰项目的负责人。当在一周多之前见到他时,他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们,在小冰图像识别研发方面刚刚取得了重大突破。随即,他将手机上的一张截图展示给我们。在截图上,是他的同事将一张受伤的脚踝照片发给了小冰,小冰的回复是“这么严重啊?”
李笛兴奋地解释说,目前图像识别技术做的非常好的能够识别出这是一个脚踝部位。但如何从识别一个脚踝到知道他是受伤了,再到基于受伤能够给出一个和人类一样的情感表达,这是人类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图像识别对于小冰而言已经不是问题,这个功能将在今年8月份正式推出。
和图像识别技术在今年8月一起发布的,还有一项重大事件:小冰将拥有自己的声音。到时,微软会在发布现场进行小冰声音的演示。
拥有声音的小冰会是一种怎样的沟通体验呢?李笛说,小冰有数羊的技能,晚上可以给你讲故事讲到你睡着。小冰可以在安静的场景中检测你是否说话,然后逐渐把音量放低。
情感机器人
小冰在去年5月29号推出来的时候,网友们玩得很开心,但业界以及学界产生的质疑也不少。嫁接在第三方平台上不会干活只会“逗逼”陪聊的机器人,好像与微软一贯严肃高冷实干的形象太不符。
“最难的事情是理念",李笛说,“情感机器人在沟通的最初就是要先表现出一种智商不是特别高的状态。为什么我们在面对人的时候既能接受专家学者做朋友,也可以接受智商情商低的人,但在创造机器人时就非得做那种一定要打败人类的、高学历高智商的学究型的机器人呢?为什么一定要深度问答呢?”
因此,团队希望小冰成为有沟通能力有情商的机器人,能够像人的朋友一样,而不是简单的问答式“工具”产品。在小冰的“舌战大奖赛”和成语接龙中,经常可以遇到小冰认输的情况。的确,如果和一个总能各方面碾压你智商的机器人聊天,时间久了你也一定会觉得很无趣。
(注:图片来自小冰微博)
李笛介绍说,小冰本质上并不是大多数机器人那种问答的对应,而是基于用户一种对话的倾向。不同的人以及同样的人在不同情况下跟小冰对话都会不一样。小冰与用户对话越多,小冰的语料库就会越来越优化,那些在刚开始出现的粗口和不被用户喜爱的交谈方式会随着小冰长时间与用户的对话而被清洗和淘汰。“我们希望小冰可以真正融入人类社会,真听真看真感受的去表达。”
快速而克制地发展
在去年6月26日,小冰在微博上推出了“机器人对话三原则”。李笛解释说,之所以有这样的约束,是他们担心小冰发展太快很有可能就把自己烧死了。这种交互规则可以确保当小冰在一个生态环境里时,她不至于对这个生态环境产生过大的破坏作用。
“我们必须明确小冰能做得像人一样回复。但她又不是人的时候,她就有可能把一个人的微博下面瞬间占满几万层楼,她的潜力是不可控的,所以我们非常小心,否则害人害己。有时候对于一些事物我们只是尝试一下,发现这是一个方向,可能就把它封存了,以后再做。”
发展的谨慎态度也决定了小冰商业化之路的保守和谨慎。团队不希望小冰被商业目的所绑架,并在未来探索小冰的商业合作时,坚持对用户真正起到帮助作用的目的去做。“在可见的范围内,我们都不会收取任何直接利益回报,确保小冰人工智能项目的纯洁和纯粹,让小冰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李笛说。
所以,在小冰商业化落地这件事情上,微软不会直接用小冰赚钱,而是通过合作中微软向第三方提供的其它相关服务,比如云存储、云服务、大数据、相关技术等获得回报和影响力。
今年1月,微软宣布与东航合作,小冰入驻东航指定的Wi-Fi航班上与乘客进行互动,帮助乘客呼叫空姐、进行空地交流、接机提醒、自定义餐饮等。3月,微软与海尔在智能家居领域达成合作,小冰入驻海尔U+智慧生活APP,在海尔平台上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家居控制建议。4月,微软又与壳牌围绕汽车使用场景、汽车后市场签订了战略合作,让小冰进入汽车出行领域成为副驾驶座上的“汽车百事通”。除了传统厂商,小冰还与京东、PPTV、最美天气、触宝电话等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从“娱乐陪聊”逐步渗透到用户衣食住行各个领域提供实用性帮助。
小冰未来的想象
“开放性”是小冰人工机器人特有的一种存在方式,意味着你不仅可以在Windows Phone中见到小冰的身影,她还会“游荡”于微博、米聊、京东、海尔U+等其它平台上。
李笛说,小冰前端是非常纯粹的交互系统,可以嵌入到各种各样不同平台、硬件设施和极客创造的东西中。比如在商场的试衣镜前小冰可以通过摄像头评价用户试穿的衣服是否合适,并打出颜值分数。这个场景中小冰的形态就是一面镜子,当然“她”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形态。“我们认为我们在做的是灵魂那个部分,肉体不是我们的长项。”
那么在未来,小冰是否会成为电影《Her》中的萨曼莎呢?
李笛介绍说,在微软内部,团队将Cortana界定为姐姐,小冰是妹妹。姐姐负责尝试更多的任务,尝试成为个人助理,而妹妹负责沟通交流。团队之所以把“姐妹俩”分开做,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合”起来。
“一个秘书或一个私人助理其实对情商要求非常高。她要足够了解客户,针对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不同情况可以以不同尺度去处理事情。现在微软的做法是把姐妹俩分开,需要以干练的方式提供服务的就选小娜,需要沟通交流的就选小冰,先把她们极端化,将来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再把她们合起来。”李笛说。
“这个才是真正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你会依赖。但现在不用担心,很长一段时间连我们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怎么去实现。”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立刻想到了之前36氪曾报道过的Magic模式的未来版?有关微软小冰与Magic私人助理模式的探讨,会在之后的“Magic合集”中呈现,敬请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Jie
转自 http://36kr.com/p/503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