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处理器核心数这件事情上,MTK一向是激进主义者,在高通搞双核的时候,MTK搞四核,在高通上四核的时候,MTK搞八核,现在高通、海思的八核有了,MTK的十核处理器来了!
日前,联发科发布全新的Helio X20(即MT6797),这款处理器将率先使用十个核心,它也是全球首款Tri-Cluster三架构处理器。从最新放出的幻灯片来看,这款处理器将采用3种架构混搭,包括两个主频2.5GHz的A72、四个2.0GHz主频的A53以及四核1.4GHz主频的A53。
10个核心,两种架构,三个CPU簇,MTK这是要干嘛?这样搞有什么好处?市场会接受吗?
一、八核心的局限
MTK的Helio X20,其实仔细看看和原来的Helio X10(MT6795)区别不大。只是在八个A53上面又增加了了两个Turbo核心(A72)。
十个核心自然要考虑到功耗,肯定不能什么时候都全部开启。所以,联发科提供了三种工作模式:1、经济模式下,仅四个低频A53核心工作,平衡负载模式下,开启四个高频A53核心,只有在极限负载模式下,才会开启另外两个A72核心。
为什么要搞这么奇怪的工作模式?这得从ARM处理器说起。
ARM从A15、A7这一代给出大小核的解决方案,大核心性能好,功耗高,性能功耗比差,但是极限性能高,核心面积大,成本高;小核心性能弱,功耗低,性能功耗比高,极限性能差,核心面积小,成本低。
大小核心四个凑成一个CPU簇,可以把不同的簇组合起来,通过调度灵活的调整性能和功耗。
在A15、A7的时代,因为A7的性能太弱,不用A15核心的处理器体验是比较差的。所以八个A7也是低档货。
而到了A57、A53时代,A53频率拉高以后,性能已经不错了,华为给出的试验结果是,2.0GHZ的A53已经能满足滑动流畅,程序开启快速的要求。
这样在不追求极限性能的手机里面,就不需要高性能高功耗的A57了。
所以,MTK和华为海思,都绕过了A57,选择了两个A53簇,一个簇频率低日常低负载用,一个簇频率拉高,用于高性能场合,这样组合下来,功耗和性能都是比较理想的。只是跑分比较难看,在一些高负载应用中也会比较差。
二、机智的MTK
按照ARM的大小核规划,正常的做法是四个A72带四个A53,但是A72的核心面积很大,四个A72的成本相当于10多个A53。
于是MTK只用两个A72核心,降低成本,而用8个A53核心四个一组,做成三组核心。
大多数程序只需要单核心,负载轻就用低频A53,负载重一点就用高频A53,极高负载就开A72,始终是单核心高负载,其他核心休息,这样总功耗就可以控制住,而体验会很不错。
当需要跑分的时候,安兔兔有两套系统。
一套是单核心性能,MTK可以用A72跑个高分。还有一套是多核心性能,核心越多跑分越高,而此时MTK就可以用10个核心一起跑,靠A57核心性能功耗比高的优势,在多核心也跑个高分。
目前16nm工艺还没用上,在20nm下,功耗能控制,成本不算高,体验很好,跑分无敌,你不得不佩服MTK的机智。
三、市场的需要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能明白A57、A72、A53之间的不同是比较困难的。能明白流水线级数,缓存命中率,分支预测算法,超标量的就更少了。
但是,所有的消费者都知道4比2大,8比4大,10比8大。
历史上,MTK的MT6589靠四核概念大获成功,八核也让MTK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如今首先提出10核心,而且还有两个高性能核心,有64位概念,这都是宣传的好噱头。
10核心足以压制高通和海思的八核概念,而且在大众喜闻乐见的安兔兔跑分中,MTK的这种结构也可以跑出高分,实际体验也不会差。
只要上市,Helio X20就会是市场利器,而且优势可能会保持到年底。
其实从需求层面,2个A72加上2个A53就足够了,体验和现在的10核心是类似的,成本和面积可以缩小不少,但是四核心实在是没有什么噱头,跑分也不会太好看,所以这个10核心还是市场需求逼迫的结果。
也许,只有等我们的消费者成熟了,手机芯片厂商才会推出更合理的芯片产品。
转自 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504/ABspqtPOkVawdL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