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连华为都没有想到Mate7竟如此火爆。那么魅族、华为荣耀又在闹哪样?都在跟风小米玩期货吗?最近, 64G版小米4在官网上蒸发了。华为荣耀也是“一机难求”,去年年底发布的荣耀6 Plus、畅玩4X都采取定期抢购的方式发售。“像华为Mate7、小米、魅族这些热门机型我们都集采不到。”运营商终端内部采购人员对《IT时报》记者说道。
消费者:现货最重要
施先生是一位国产手机支持者,不过最近一次购机体验让他对国产手机的现货供应打了一个问号。自从看中了华为荣耀6 Plus、小米4电信版、魅族MX4 Pro银白色这几款手机后,每天一到10:00,他就会在各个手机厂商官网间来回抢货,可是抢了一个礼拜,也没抢到一部。
除了小米4电信版刚刚上线一个多星期外,其他两款手机已经发布将近一两个月了。“我想一般消费者都跟我差不多,缺货的忍受期限是一个月。”施先生说,“消费者要的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手机,而是实实在在拿在手里用的手机,所以对我来说,现货最重要。”
“我比较认可的国产手机品牌是华为、小米和魅族,但是这三家缺货的情况是最严重的。基本都要等到3个月后才能顺畅地买到手机,到那时候它们又该出新手机了。”施先生说,“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一些销售伎俩都骗不过我们,如果国产手机厂商都沆瀣一气的话,那我还是考虑买iPhone得了。”
像施先生这样的,从“米粉”到“米黑”,从“煤油”到“没油”,从“花粉”到“滑粉”的用户不在少数。用户的信任被过度消费,三家放出的F码、M码、优购码直接购买通道也成了黄牛好生意,华为优购码在淘宝已经卖到将近400元的高价。
饥饿营销?产能不足?
为什么新发售的国产手机总是缺货呢?
“很多国产手机品牌惯用的营销节奏是提前半年预热,三个月后给‘内部人士’放出试用产品,而一般消费者从谍照曝出到拥有它,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显而易见的是,轮番开放抢购可以持续保持高关注度,为爆款手机聚集人气。但是,很多人都在质疑“期货模式”是为了降低硬件采购成本,也就是以前PC领域的现象。
按照摩尔定律来说,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会提升一倍。换言之,18个月以后,你买到的相同性能的电子产品,成本可能只为原来的一半。
“这种期货的游戏是否可以玩下去,是存疑的。可以看到的是,手机是刚需,一旦交货周期变长,消费者的反弹会很剧烈。”中国移动互联网联盟秘书长李易说道。
如果饥饿营销不是普适之法,那为什么很多国产手机厂商都要这么做呢?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揭示了手机厂商的“苦衷”,主要对手机能否卖得好这一市场预期保持谨慎的心态,谁也不敢像苹果一样,提前三个月满负荷地跑生产线。
王艳辉大致地算了一笔账,对于互联网手机来说,卖出100万部基本可以保本,卖出300万部就可以赚钱了。“很难有厂商能像苹果那么有把握,手机一发布就会热销,反过来说,库存一大就会形成亏损,积压10万部的库存就抵消了你卖100万部手机的利润。”他说道。
“这其实也是小米能赚钱的原因,一个互联网品牌,可以通过预订量来精准预测销量,所以能很好地平衡库存和销量,不存在清尾过程。”王艳辉解释道。
这正应和了雷军的回应:“一般来说,小米手机的供货周期是3到4个月。也就是说,在一台手机制造好的前4个月,就要把货款支付给零件供应商,为了缓解资金压力,货流通得越快越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华为Mate7全线缺货这件事背后,其实也透露出了华为对供应链把控不足的问题。”李易说道,“当华为意识到Mate7火了之后,再来重新下订单采购,再生产,再铺货,至少是3个月的周期,而且零部件大多是比较难拿到的好货。”
华为在国产手机厂商中还算对供应链把握较好的,至少芯片用的是自家的海思,魅族的MX4就卡在了芯片一环,引来诸多投诉。
所以,要解决缺货的问题,手机厂商还得把握好供应链。
不管对手机厂商还是消费者,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生产过程中,生产线的优良率是逐步提高的,厂商不敢贸然下大批量订单给代工厂。”王艳辉提到,这对消费者意味着,尝鲜也是当“小白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