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苹果申请了一项名为“本地化触觉反馈装置”的专利,简单来讲,就是为屏幕增加触摸反馈功能,以更真实地模拟出物体的质感。该专利编号为 No. 8378797。这项专利最终在 2013 年公开。
根据描述,这一系统可以在屏幕上的单个点发出震动反馈,带来更加真实的输入手感。这仅仅是触觉反馈的第一步。这套系统还包括一系列更加复杂的技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实时生成本地化的触觉反馈。比如在上下左右滑动时,可利用有规律的电信号激活针脚(pin),然后模拟物体的形状和质地。这些细微的运动已经可以通过现有的一些技术实现,如促动器技术、形状记忆合金、气动装置、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压电元件。
此外,根据手机的应用场景,可以在针脚上覆盖一层弹性薄膜,使之触感更加顺滑,既可以添加在平整的平面上,比如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也可以嵌入到滚动机械装置中对手指进行扫描。
除了苹果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如微软和 TeslaTouch 也在开发触觉反馈技术,甚至已有工程样机问世。另有一些技术方案可以模拟出更加细微的触觉,比如通过可控的电极释放微弱的电流,刺激末梢神经产生触觉。
包括苹果在内的一些企业不断尝试触摸反馈技术,绝不是心血来潮。我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我们可以听到彼此的声音、看到彼此的动作表情,但面对另一端黯然神伤的友人,我们很难去给以实际的安慰,我们不能伸出手拭去她脸上的泪水,也不能用力握住她的手或者是扶住她的肩膀。你可以在网上咨询心理医生,但你却并不能从她的眼睛里直观地感受到你的故事给她带来的触动。
在那一刻,虚拟世界里颠扑不破屡试不爽的一切沟通伎俩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这时你会深深地体会到,当今网络通讯工具的信息承载量还是有局限性的,而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网络传达的。
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的便利性自不必说,但我们因此而牺牲的却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往互动,以及蕴藏其中的人情冷暖。久而久之,我们丢失的是对原有现实世界的感知和触觉,开始变得迟钝麻木。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 David J. Linden 博士撰文分析了网络世界中越来越稀缺的肢体接触,包括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而这种肢体上的接触其实是很重要的社交润滑剂,即便是下意识的肢体接触也不例外。它可以维系团队的融洽和亲密,传递感激、同情和信任。
有数据表明,如果餐馆服务生和用餐者有礼节性的肢体接触,他/她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小费。医生在问诊时一些宽慰的动作可以降低病人的心理压力,治疗效果也会变得更好。即便是如果售货员在服务的过程中和顾客的手臂有过轻微短暂的接触,他/她的业绩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网络空间里丢失的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它对于购物的体验同样有着很大的改变。社会学家研究表明,某些商品的触感对于购买行为的达成影响颇大,尤其是人身体直接接触的物品,比如鞋子、衣服、床单、化妆品。
触感的作用并不仅限于上面这些商品。根据市场调研公司明略行(Millward Brown)的调查显示,有 30% 的消费者表示手机的触感比她得外观更加重要。
网络购物已经是家常便饭,甚至有些人在一段时间没有网购之后都会感觉生活像是缺少了什么。而网购的商品中,与人身体直接接触的服装在其中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或许,人们终将会愈发希望能够在购买前触摸到衣物,体验一下它的手感如何,而不仅仅是凭借单薄的文字或者是并不怎么真实的图片去赌上一把,抱着不行就退货的心理。
在当下,触觉模拟技术并未被大规模采用,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对此的需求会在某一天推动这项技术向前发展。斯坦福大学的 Allison Okamura 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一款触觉模拟设备,可以模拟物品的质地和形状,同时还能够根据用户的动作做出相应的力反馈和形变,模拟出物体的重量。这项设备在初期主要应用在机器人手术领域,这样主刀医生就能够感知到手术刀末端接触到的组织。
而实际上除了医疗领域,这项技术还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久之后,可能是 iPhone 12,也可能是三星 Galaxy 10 便会提供触觉反馈功能,你触摸着手机屏幕中的某双心仪的鞋子,感受着它的材质和触感。继续发散你的想象力,手机还可以发送指令,控制嵌入在衣服中的动态触感生成装置,让你可以“试穿” 衣服。
这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让触摸屏来触摸我们并非只是个梦。
转自 http://www.ifanr.com/487550?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