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最近研发出了一种名为Wi-Fi后向散射(Wi-Fi backscatter)的新型通讯系统,该系统可使用无线电频率作为电能来源。在这种技术的帮助下,未来的物联网设备可能将不再需要电池,而是直接从空气当中获取能源。
Bryce Kellogg是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一名博士生,同时也是Wi-Fi后向散射论文的联合作者。他表示,这项技术拥有非常大的潜力。他表示,传统Wi-Fi设备非常耗电,但Wi-Fi后向散射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对于电池的依赖,甚至彻底消除对于电池的需要”。
据悉,华盛顿大学的研发团队制作出了一款超低功耗的标签,该元件内置了天线和电路,可以连接到许多电子设备当中。这个标签可以和支持Wi-Fi的笔记本或智能手机进行通讯,其消耗的电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标签可以监控在笔记本/智能手机和路由器之间的Wi-Fi信号,并通过反射或不反射路由器的Wi-Fi信号来对数据进行编码,从而对无线信号产生一个细微的改变。笔记本和智能手机随后会检测到这些小的改变,并从标签当中接收数据。
通过在Wi-Fi信号的改变当中进行数据交换,智能手表这样的设备可以从笔记本或智能手机当中下载邮件,或是将自身所追踪到的数据(比如锻炼数据)发送到这些较大的设备当中。
Wi-Fi信号当中的这些小变化可以成为数据交换的实用方式,另一位联合作者Joshua Smith说道。他随后补充道(+微信关注网络世界),研究团队目前正在考虑成立一家公司来将Wi-Fi后向散射商业化。
Kellog说,Wi-Fi后向散射的一大优势是其可供能的设备类型上面并没有多少限制。“由于它的低功耗特性,受限的绝对不是电能,”他说,“最大的限制是天线的大小,而Wi-Fi天线可以变得非常小。你的手机当中就有好几根(Wi-Fi天线)。”
在后向散射设备链的另一端,Wi-Fi接入点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来和该技术进行协作,Kellogg说。“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房屋当中部署一套无需电池的传感器或智能物联网设备,然后通过现有的Wi-Fi路由器和它们进行通讯。”他说,“这种方式打破了影响用户采纳物联网设备的一个巨大障碍。”
研究团队的后向散射标签能够以1kbps的速率和Wi-Fi设备进行通讯,范围为2米。在后续的研发当中,研究人员希望将两者的通讯范围扩大到20米。
转自网界网:http://news.cnw.com.cn/news-international/htm2014/20140808_3090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