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是很多人都喜欢的电影,弯道超车更是其每部中必用的桥段,虽情节老套但却屡试不爽,几乎是每部中最扣人心弦的环节。在后PC时代,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戴尔“图谋”私有化转型,惠普的在“犹豫”徘徊中前行,Intel正疲于应付ARM对Wintel的“第三者插足”,等等。可以说,如今很多IT厂商都面临着转型。
转型,意味着变革。IT厂商要转变发展理念,打破模块化的发展路径依赖;转型,同时意味着新生。IT厂商要从转型中寻找到企业新的增长方式;转型,还意味着痛苦。IT厂商要支付转型期间的成本和代价。如何顺畅的、勇敢的去承受、去化解、去过度这段转型期,将是这些IT厂商在后PC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
转型,就想弯道超车,但难免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这是很多企业的难言之隐。转型难免对企业的短期利益造成影响。但不转型,在后PC时代的冲击下,IT厂商很难跟上时代的潮流,很可能被市场淘汰。与其一拖再拖,与机遇擦肩而过,IT厂商不如大刀阔斧、壮士断腕的进行转型,为赢得企业未来发展搏一搏。
要想弯道超车。企业首先必须抓住时机,从哪入手转型?就如赛道一样,只有抓住了弯道的机会,才会有超越机会;其次,企业还选准方向,选择合适的路线才能稳准狠的实现超越;当然,转型离不可强大的决心,只有下定决定,上下齐心,才能避免企业转型的不彻底,防止由于形势好转,转型决心动摇的情况出现。
转型,并不是第一天开始。在IT历史的进程中,有很多转型成功上演弯道超车的例子,如苹果、三星的破而后立,IBM的壮士断腕,亚马逊的另辟蹊径与谷歌的软硬兼施等等,这些都是IT厂商转型的前车之鉴。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些厂商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呢!
壮士断腕型:IBM不断寻求创新和变革
壮士断腕式的转型的企业,我们就来谈谈IBM。IBM在2005年出售全球PC业务成就了当时联想集团的“蛇吞象”,同时也将自己的重点业务开始向企业级服务器、存储、大型机方面转移,成就了如今的“蓝色巨人”。 壮士断腕型:IBM不断寻求创新和变革
壮士断腕型:IBM
2004年,IBM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PC业务被戴尔、惠普相继超过,一方面小型机销售遭到x86服务器的挑战。IBM不得不认真思考IBM转型之路,胜者获得弯道超越的机会,败者则可能淘汰出局。
在2005年出售PC业务被外人看来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举措,但是在八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得不为IBM当初的明智之选拍案叫绝。让我们来看一下当初跟IBM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惠普和戴尔吧,惠普一直深受PC业务的困扰,裹足不前;戴尔则开始进行私有化转型,但磕磕绊绊。而如今的IBM已经走出了低迷期,目前股价已几乎达到了2009年低潮时的2倍。
IBM为何如此成功呢?翻看IBM公司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其在历史上已经上演多次成功转型。业界都惊讶于IBM为何总能“先知先觉”、“力挽狂澜”,难道真像其一直宣传的拥有“智慧运算”。其实,翻看IBM公司的履历,追求创新和变革一直是企业不变的发展策略,这也是IBM一直转危为安的最佳利器。
破而后立型:时尚的弄潮儿苹果三星
破而后立型:引领时尚的弄潮儿苹果、三星
如果评选谁是后PC时代最大的受益者,那么非苹果、三星莫属了。也是这两家公司的崛起,促使智能终端设备风行,使得众多PC厂商不得不面临转型的境地,可以说苹果和三星是后PC时代主要的缔造者。
破而后立型:苹果和三星
在PC时代,苹果和微软曾经也有过并驾齐驱的时候,特别是在图形图像处理领域,苹果电脑一直占有非常大的优势,但在那个Windows统治的时代,苹果公司也不得不避其锋芒,甚至在1997年是靠着微软一笔1.5 亿美元的投资才得以幸存的小公司,是如何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高科技企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