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还记得我吗?我就是1999年那个Linux伊甸园啊-----24小时滚动更新开源资讯,全年无休!

使用EXT4文件系统的Linux 6.5将拥有更快的并行直接I/O覆写性能

Editor, Kai

Ted Ts’o为Linux 6.5的合并窗口提交了有关EXT4的功能变化。EXT4在这一轮升级中带来了各种清理、错误修复和其他增强功能,但有一项性能优化值得关注。EXT4与Linux 6.5合并后,围绕并行直接I/O(DIO)覆盖的性能将有很大的改善。Red Hat公司的Brian Foster从事这项优化工作,允许同时进行不对齐的DIO覆盖,结果看到了更好的性能。

通过FIO这个补丁,他的测试案例从8724 KiB/s提高到1565 MiB/s。

使用EXT4文件系统的Linux 6.5将拥有更快的并行直接I/O覆写性能

获取补丁:

https://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tytso/ext4.git/commit/?h=dev&id=310ee0902b8d9d0a13a5a13e94688a5863fa29c2

Foster在补丁中解释说:

“我们有报告说,由于ext4中增加了排他性限制,子块(无对齐)直接写入的性能明显下降。对不对齐直接写入的排他性要求的目的是为了避免iomap dio层中未序列化的部分块清零在重叠写入中造成的数据损坏。

XFS由于同样的基本原因也有类似的要求,但却没有像ext4那样遭受极端的性能退步。原因是XFS利用了IOMAP_DIO_OVERWRITE_ONLY模式,该模式允许主动提交并发的无对齐I/O,并踢回需要部分块清零的写操作,以便它们可以在一个安全、排他的上下文中提交。由于ext4已经在提交前执行了大部分这些检查,它可以支持类似的做法,而不一定要依赖iomap标志和相关的重试机制。

更新dio写提交路径,以允许同时提交不对齐的直接写操作,这些写操作是纯粹的覆盖,所以不需要块清零。”

Linux 6.5的EXT4更新的完整列表可以通过这个拉动请求找到:

https://lore.kernel.org/lkml/20230627153618.GA329146@mit.edu/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麻省理工连续12年第一、北大进前20

Editor, Kai

6月28日消息,2023年全国高考已落下帷幕,世界大学最新排名出炉,高考生可参考选择心仪的学校。

今日,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发布2024QS世界大学排名,首次将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指标纳入排名体系。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麻省理工连续12年第一、北大进前20

据介绍,本次排名覆盖来自104个高等教育系统的1500所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连续第12年蝉联第一,剑桥大学位居全球第2,牛津大学较去年提升一位,排名全球第3。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麻省理工连续12年第一、北大进前20

北京大学是中国大陆高校中唯一一所位于全球前20的院校,排名全球第17位。

具体来看,中国大陆高校进入该榜数量位列全球第三,有71所高校上榜,仅次于美国(199所)和英国(91所)。

其中,北京大学全球排名17位,是亚洲排名第二高的院校,清华大学排名全球第25,是亚洲排名第三高的学校,亚洲排名最好的高校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位于全球第8。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麻省理工连续12年第一、北大进前20

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分列榜单第44、50、51、138、141、194、216名。

QS表示,尽管中国大陆还没有高校进入研究影响力的全球前十,但是其拥有的进入前50和前100的高校数量居于全球第一,分别是13所和18所。

并且这些高校排名都在不断提升,在拥有15所及以上进入排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中国大陆高校的提升最为显著。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麻省理工连续12年第一、北大进前20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拾柒

转自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麻省理工连续12年第一、北大进前20

自研指令集没侵权MIPS!国产CPU龙芯赢了:摆脱官司、上代性能赶上10代酷睿

Editor, Kai

快科技6月26日消息,龙芯中科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6月23日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收到仲裁庭签发的《部分最终裁决书(HKIAC/PA21030)》,对于芯联芯提出的7项仲裁主张,除第5项为尚待解决事项外,其余6项仲裁主张全部被驳回。

芯联芯在仲裁中提出了龙芯中科违反与MIPS Tech, LLC签署的技术许可合同,对此龙芯中科表示,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打造独立于Wintel和AA生态的自主生态体系,主要的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

龙芯中科表示,自2020年起,公司已推出自主指令系统LoongArch,并逐步停止MIPS指令系统相关产品销售。

2020年后所有新研发的CPU产品均基于自主指令系统LoongArch。配套芯片及解决方案等业务均与指令系统无关。公司后续产品销售主要以非MIPS指令系统相关产品为主。

根据本次仲裁裁决,龙芯中科有权生产、销售已商业化的MIPS指令系统相关产品并按协议支付版税。

按照之前官方的说法,号称是目前国产最强桌面CPU的龙芯3A6000(性能可对标7nm的AMD的Zen 2,相当于Intel第十代酷睿的水平),其正在适配Linux。

从一位龙芯工程师“Huacai Chen”发布的补丁看,其添加的硬件页表查询器中,已经出现了龙芯3A6000的身影,目前运行良好。

自研指令集没侵权MIPS!国产CPU龙芯赢了:摆脱官司、上代性能赶上10代酷睿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雪花

转自 自研指令集没侵权MIPS!国产CPU龙芯赢了:摆脱官司、上代性能赶上10代酷睿

GPS靠边!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3年 正突破毫米级甚至更小精度

Editor, Kai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三周年,这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

2000年10月31日,北斗一号第一颗卫星从大凉山深处奔向太空,开启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组建序幕。此后至2003年5月25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接连夺取北斗一号第二颗和第三颗卫星的发射胜利。

北斗一号的系统建成,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后,世界上第三个建成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对于接下来北斗导航的发展,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导航总体部副总工程师徐颖在微博分享视频,她写道“有人说,定位精度做到十米级、米级就够了。但我们所追求的是厘米级、毫米级甚至更小的精度。因为坚持不断的突破极限,是科研人的信念。”

据悉,2023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共45颗,包括北斗二号15颗,北斗三号卫星30颗,所有卫星均在轨入网提供服务,卫星健康状态良好,在轨运行稳定。

GPS靠边!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3年 正突破毫米级甚至更小精度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雪花

转自 GPS靠边!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3年 正突破毫米级甚至更小精度

5 个令人惊讶的 Linux 用途

Editor, Kai

Linux 主导着大多数互联网、大部分云计算和几乎所有的超级计算机。我也喜欢在 Linux 上进行游戏、办公工作和发挥创造力。

当你习惯于一个操作系统时,很容易将其他操作系统看作是“应用程序”。如果你在桌面上使用一种操作系统,你可能会认为另一种操作系统是人们用来运行服务器的应用程序,而又一种操作系统是用来玩游戏的应用程序,依此类推。有时我们会忘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管理无数任务的部分(从技术上讲,每秒数百万个任务),它们通常设计成能够执行各种任务。当有人问我 Linux 能做什么 时,我通常会问他们想让它做什么。这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所以这里有五个让我惊讶的 Linux 用途。

1、用 Linux 进行激光切割

5 个令人惊讶的 Linux 用途

由 MSRaynsford 制作的蓝图

在离我最近的创客空间里,有一台巨大的工业机器,大约和一张沙发一样大小,可以根据一个简单的线条图设计文件来切割各种材料。这是一台强大的激光切割机,令我惊讶的是,我第一次使用它时发现它只需要通过 USB 线连接到我的 Linux 笔记本电脑上。事实上,在许多方面,与许多台式打印机相比,连接这台激光切割机更容易,因为许多台式打印机需要过于复杂和臃肿的驱动程序。

使用 Inkscape 和 一个简单的插件,你可以为这台工业激光切割机设计切割线条。你可以为你的树莓派笔记本设计一个外壳,使用这些知识共享的设计方案来建造 一个密码锁盒、切割一个店面标牌,或者你心目中的其他任何想法。而且,你可以完全使用开源软件来完成这些操作。

2、在 Linux 上进行游戏

5 个令人惊讶的 Linux 用途

Lutris 桌面客户端

开源游戏一直都有,最近一段时间也有一些备受瞩目的 Linux 游戏。我建造的第一台游戏电脑就是一台 Linux 电脑,我觉得我邀请过来一起玩沙发合作游戏的人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在 Linux 上进行游戏。这是一种流畅顺滑的体验,而且取决于你愿意在硬件上花费多少,可能上无止境吧。

更重要的是,不仅游戏正在进入 Linux,整个平台也在进一步发展。Valve 推出的 Steam Deck 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掌上游戏机,它运行的是 Linux。更好的是,许多开源软件也在 Steam 上发布,包括 Blender 和 Krita,这鼓励了更广泛的采用。

3、在 Linux 上进行办公工作

5 个令人惊讶的 Linux 用途

Calligra Words

Linux,就像生活一样,并不总是刺激的。有时,你需要一台计算机来完成一些普通的事情,比如支付账单、制定预算,或者为学校写论文或工作写报告。无论任务是什么,Linux 都可以作为一台日常的桌面电脑。你可以在 Linux 上进行“平常”的工作。

不仅局限于知名的应用程序。我在优秀的 LibreOffice 套件中做了很多工作,但在我最旧的电脑上,我使用更简洁的 Abiword。有时,我喜欢试试 KDE 的官方套件 Calligra,当需要进行精确的 设计工作(包括 专门的过程式设计工作)时,我使用 Scribus。

使用 Linux 进行日常任务最好的地方在于,最终没有人知道你用了什么工具来完成最终产品。你的工具链和工作流程属于你自己,结果和封闭的、非开源软件产生的结果一样好,甚至更好。我发现,使用 Linux 进行日常任务让这些任务对我来说更有趣,因为开源软件本质上允许我开发达到自己预期结果的路径。我可以尝试创建解决方案,帮助我 高效完成工作,或者帮助我 自动化重要任务,但我也享受系统的灵活性。我不想去适应我的工具链,而是调整我的工具,使它们为我工作。

4、在 Linux 上进行音乐制作

5 个令人惊讶的 Linux 用途

Ardour

我是一个业余音乐家,在开始将所有制作工作转移到计算机之前,我拥有几台合成器、音序器和多轨录音机。我转向计算机音乐之所以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是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不够模块化。当你习惯于将物理设备互相连接,通过滤波器、效果器、混音器和辅助混音器来路由声音时,全功能应用程序看起来有点令人失望。

并不是说全功能应用程序没有受到欣赏。我喜欢能够打开一个应用程序,如 LMMS,它恰好拥有我想要的一切。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似乎没有一个计算机音乐应用程序真正拥有我所需要的一切。

当我转向 Linux 时,我发现它以模块化为基本原则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音乐制作环境。我找到了 音序器、合成器、混音器、录音器、补丁台等的应用程序。我可以在计算机上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就像我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一样。在 Linux 上,音频制作得到了飞速发展,今天,开源 应用程序 可以作为统一的控制中心,同时保留了从系统其他位置提取声音的可扩展性。对于像我这样的拼贴式制作人来说,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工作室。

5、在 Linux 上进行复古计算

5 个令人惊讶的 Linux 用途

Mageia 8

我不喜欢扔掉旧电脑,因为很少有旧电脑是真正报废的。通常,旧电脑只是被世界其他部分“超越”了。操作系统变得过于臃肿,旧电脑无法处理,因此你不再能获得操作系统和安全更新,应用程序开始要求你的旧电脑没有的资源,等等。

我倾向于 收留旧电脑,将它们用作实验室机器或家庭服务器。最近,我发现在旧电脑上添加一块固态硬盘作为根分区,并使用 XFCE 或类似的轻量级桌面环境,使得即使是十年前的电脑,也可以愉快地用于期望的工作。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编程、定格动画等任务在低配置机器上都是小菜一碟,更不用说简单的办公工作了。有了 Linux 驱动的机器,真不知道为什么企业还要升级。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救援”发行版。我个人喜欢 Slackware 和 Mageia,它们都还发布了 32 位的安装镜像。Mageia 也是基于 RPM 的,所以你可以使用像 dnf 和 rpmbuild 这样的现代打包工具。

多说一句:Linux 服务器

好吧,我承认在服务器上使用 Linux 并不令人惊讶。实际上,对于那些了解 Linux 但自己不使用 Linux 的人来说,当提到 “Linux” 时,数据中心通常是他们首先想到的。然而,这种假设的问题在于它似乎明显地认为 Linux 在服务器上应该表现出色,好像 Linux 根本不需要努力一样。这是一种令人赞赏的情绪,但实际上,Linux 在服务器上表现出色是因为全球开发团队付出了巨大努力,让 Linux 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上特别有效。

Linux 之所以成为强大的操作系统,主要是因为它驱动着大部分互联网、主导着大部分云计算、几乎所有现有的超级计算机以及更多应用领域。Linux 并非止步不前,尽管它有着丰富的历史,但它并没有深陷传统而无法进步。新技术正在不断发展,Linux 也是这一进步的一部分。现代 Linux 适应了不断变化的世界对增长需求的要求,使得系统管理员能够为全世界的人们提供网络服务。

这并不是 Linux 的全部能力,但也绝非小小的成就。

Linux 并不那么令人惊讶

我还记得第一次遇到一个从小就使用 Linux 的人的事情。在我使用 Linux 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情况似乎很少发生,但最近这种情况相对较为普遍。我记得最令人惊讶的一次是遇到一个年轻的女士,带着幼儿,看到我当时穿着的那件极客风格的 T 恤衫,她随意地提到她也使用 Linux,因为她从小就接触它。这实际上让我有点嫉妒,但随后我想起,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桌面电脑上根本没有 Unix 的 存在。然而,想到 Linux 在过去几十年里的轻松发展,确实令人愉快。成为其中的一员更是乐趣无穷。

(题图:MJ/e529833a-8ec1-4fff-997b-2ef3f107bc68)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22/5/surprising-things-i-do-linux

作者:Seth Kenlon 选题:lkxed 译者:ChatGPT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转自 观点|5 个令人惊讶的 Linux 用途

芯片之母 国产EDA实现突破:首次支持150亿门以上芯片

Editor, Kai

快科技6月15日消息,EDA被称为芯片之母,属于半导体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全球市场主要被欧美三家公司垄断,国内公司还在快速追赶,今天国产EDA公司芯华章宣布了一项硬件仿真领域的重要突破。

该公司发布了国内首台设计上支持超百亿门大容量的硬件仿真系统桦敏HuaEmu E1,可满足150亿门以上芯片应用系统的验证容量。

芯片之母 国产EDA实现突破:首次支持150亿门以上芯片

据官方介绍,该产品基于自主研发,实现多项国内验证技术突破,具备大规模可扩展验证容量、自动化实现工具、全流程智能编译、高速运行性能以及强大的调试能力,从而极大助力软硬件协同开发,提升系统级创新效率,赋能高性能计算、GPU、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无线通信等各种应用领域的开发。

此外,HuaEmu E1集成芯华章自研的自动化、智能化全流程编译软件HPE Compiler,能自动实现完整的系统级芯片仿真,并进行和真实使用场景一致的硬件仿真,进而借助强大的调试能力,实现对全芯片的功能、性能、功耗进行系统级的验证与调试,用户只需要关心如何使用E1去发现和解决软硬件设计问题,在验证性能和易用性方面大大增强。

中国通信学会表示,芯华章科技的HuaEmu E1产品在支持的设计容量、仿真速度、软件工具、调试功能、仿真方案等方面核心指标具有国内领先性,并且在主要技术指标上正在向国际同类先进产品看齐,能够满足当前国内大容量芯片设计硬件仿真和系统级验证的需求,是国内首台设计上支持百亿门以上大容量的硬件仿真器产品。

芯片之母 国产EDA实现突破:首次支持150亿门以上芯片

芯片之母 国产EDA实现突破:首次支持150亿门以上芯片

芯片之母 国产EDA实现突破:首次支持150亿门以上芯片

芯片之母 国产EDA实现突破:首次支持150亿门以上芯片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宪瑞

转自 芯片之母 国产EDA实现突破:首次支持150亿门以上芯片–快科技–科技改变未来 (mydrivers.com)

对标英伟达A100 国产GPU沐曦MXC500成功点亮:仅用时5个小时

Editor, Kai

快科技6月14日消息,国产GPU厂商沐曦今天宣布,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曦云MXC500系列GPU成功点亮,只用了5个小时就完成了芯片功能测试。

曦云MXC系列是该公司研发的用于AI训练及通用计算的GPU芯片,其中MXC500是沐曦对标A100/A800的算力芯片,FP32浮点性能可达15TFlops,作为对比的是A100显卡FP32 性能19.5 TFLOPS。

除了性能接近之外,MXC500的完整软件栈(MXMACA)还兼容CUDA,预计年底规模出货。

对标英伟达A100 国产GPU沐曦MXC500成功点亮:仅用时5个小时

除了曦云MXC系列之外,沐曦公司旗下还有MXN系列GPU(曦思)用于AI推理,MXG系列GPU(曦彩)用于图形渲染,满足数据中心对“高能效”和“高通用性”的算力需求。

此前沐曦联合创始人、CMO孙尔俊提到,沐曦研发的GPU芯片“采用自主设计的GPU架构及指令集,采用可重构并行计算架构,可突破传统GPU性能瓶颈、实现世界一流的GPU计算性能”。

去年的采访中,该公司提到了公司的新一代GPU会使用7nm甚至5nm工艺,但没有明确的消息,而且2025年沐曦将有融合了图形渲染的完整GPU产品面市,也就是要做游戏卡。

对标英伟达A100 国产GPU沐曦MXC500成功点亮:仅用时5个小时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宪瑞

转自 对标英伟达A100 国产GPU沐曦MXC500成功点亮:仅用时5个小时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

Editor, Kai

快科技6月14日旧金山现场报道:AI浪潮中,NVIDIA无疑是最大受益者,A100等加速卡供不应求,多年耕耘的成熟生态更是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和成本。

当然,Intel、AMD不会让NVIDIA独美,都在尝试各自的方案,设计新的硬件产品。

Intel一方面是传统的至强x86 CPU处理器,另一方面是基于Xe HPC高性能计算架构的GPU,首款产品Ponte Vecchio已经用于超级计算机,还在尝试融合CPU+GPU,打造所谓的XPU,只是首款产品Flacon Shores出师未捷,退回了纯GPU方案,未来再冲击CPU+GPU融合。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

AMD在硬件层面的进展就顺利多了,不但有越来越强悍的EPYC CPU处理器,Instinct系列加速卡也是每一代都在飞跃。

早在今年初,AMD就宣布了新一代Instinct MI300,是全球首款同时集成CPU、GPU的数据中心APU。

现在,它的名字变成了Instinct MI300A,同时AMD还首次宣布了全新的纯GPU产品——“Instinct MI300X”。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

Instinct MI300A号称全球首款面向HPC、AI的APU加速器,基于AMD多年的成熟丰富经验,实现了CPU、GPU的完美合体。

Instinct MI300A一共有多达13颗小芯片,其中计算部分9颗,都是5nm工艺制造。

CPU部分为Zen4架构,三颗CCD芯片,24个核心,GPU为最新的CDNA3架构,六颗XCD芯片,核心单元数量仍未公布,还有128MB容量的HBM3高带宽内存,可以为CPU、GPU所共享。

另外4颗芯片都是6nm工艺制造,是计算部分3D堆叠的基础,作为有源中介层,可以处理I/O和其他各种功能。

整颗芯片有多达1460亿个晶体管,超过了Intel 1000亿个晶体管的Ponte Vecchio,而且后者只有GPU。

标准的Socket独立封装(不是SP5),有了它就不再需要单独的EPYC处理器,一颗芯片组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系统。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

Instinct MI300X和前辈一样是纯GPU方案,其实就是把Instinct MI300A里的那个CPU单元也换成了CDNA3 GPU单元,HBM3高带宽内存也增加到了192GB,相当于NVIDIA H100 80GB的足足2.4倍。

同时,HBM内存带宽高达5.2TB/s,Infinity Fabric总线带宽也有896GB/s,同样远超NVIDIA H100。

晶体管数量进一步来到1530亿个,跨越了1500亿大关,叹为观止。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

发布会现场,AMD第一次公开展示了Instinct MI300X,实时输出了一首关于旧金山的诗歌。

它单卡即可轻松运行40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面对不同模型、参数规模所需的GPU数量相比竞品更少,自然成本更低。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

同时,AMD还宣布了新的Instinct平台,基于业界标准的OCP开放计算标准,八块Instinct MI300X加速卡并行,可提供总计多达1.5TB HBM3内存。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

Instinct MI300A现已出样,Instinct MI300X将在第三季度出样,相关产品预计第四季度上市。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
MI300A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
MI300X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
Instinct平台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上方文Q

转自 NVIDIA真正死敌!AMD宣布MI300X GPU加速器:1530亿晶体怪兽管–快科技–科技改变未来 (mydrivers.com)

英特尔演示新的芯片背面供电技术

Editor, Kai

英特尔演示新的芯片背面供电技术 英特尔演示新的芯片背面供电技术

英特尔计划在明年推出名为 RibbonFET 的新晶体管技术,以及新的供电方法 PowerVia。PowerVia 是英特尔版本的背面供电技术。今天的芯片是在正面将晶体管与供电和数据传输互连在一起,而背面供电将所有供电互连转移到芯片背面。这会产生两个影响,其一是为正面的数据互连留出了更多空间,其二是供电互连可以更大因此电阻更小。英特尔测试了由当前一代的晶体管和 PowerVia 组合的处理器内核,显示内核频率提升逾 6%,设计更紧凑,功耗降低 30%。过去几代的英特尔芯片在功耗效率上都落后于竞争对手,如 AMD 使用台积电 7 纳米和 5 纳米工艺制造的芯片。

https://spectrum.ieee.org/backside-power-deliv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