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华为开始规定 45 岁自动退休之后,坊间突然开始流传程序员的 35 岁“大龄危机”,超过 35 岁,将会成为“被裁员、被清退”的主要对象。
这 35 岁的“中年危机”当然不是空穴来风。程序员这种“吃青春饭”的工种,保鲜期堪比娱乐圈,你要知道智商这种东西可是在 22 岁的时候达到巅峰,之后就开始下降的,和娱乐圈的颜值一样一样的…
所以,如果 22 岁你在写代码,再过 5 年 27 岁你还在写代码,再过 5 年 32 岁呢…
可能性一:还在写代码,你选择的是一条专家之路
我们常说要有“工匠精神”,从某些角度看,程序员也是匠人:做一辈子瓷器、画一辈子画、编一辈子程,貌似没什么不同。
但是,难就难在,别人家的经验几乎是叠加而来,但是,程序员的经验并不完全是,IT 领域更新换代的速度要求你不仅是纵向“叠加”,还需要横向“迭代”。
5 年前,你可能是一名非常优秀的“.net”工程师,但 5 年后你的市场价值可能和一位“深度学习”的初中级工程师差不太多。
但这并不能说明还在写代码的工程师不优秀,或者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只能说这个行业的经验贬值太快。
所以如果希望在技术专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需要选择这样的平台或者行业:
- 行业更新换代的技术没有那么快,比如底层技术的开发,就像嵌入式开发等。
- 一个比较大的平台,如 BAT 等,对岗位的需求稳定且技术的延展空间足够大。这样的公司,能养得起 35 岁的码农,对技术足够的重视,给你的生存空间也比较大。
可能性二:走向技术管理岗位,目标 CTO
我们常常说技术人的两条发展轨迹是专家型和管理型,如果你简单的理解为转管理就只是带个团队就 too young too naive 了。
国外技术管理者的 title 有两种,一种是 ITManager,一种是 TechLead。
我们所知的技术管理路线通常是指后者 TechLead 以及更高的职位空间:并不局限于纯技术领域的探索,而是思考更多的问题。
诸如:如何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什么技术在什么样的场合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技术团队应该怎样构建?在一家公司里面,如何能将自己的技术能力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技术经验的累积对你来说一定是前提,然后要磨练的是你的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管理认知,帮助企业完成技术战略的布局,这将是你或者技术之于企业的更大的价值发挥。
可能性三:技术创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有足够强的野心,对自己除了做码农以外的能力有足够的自信,或许技术创业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见过,行业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创业者、企业家,都是有技术背景。
在硅谷,技术人员主导创业的比重要占到 80% 以上,因为技术背景的创业者都非常的聪明,对产品有天生的理解力,而硅谷的氛围和环境又能让技术创业很早就渗透对商业模式的认知。
所以,如果您选择这条路线,可能你需要去努力调整技术创业者的这些短板:
- 第一,要克服技术型视野的局限,弥补商业能力的不足。
- 第二,要改变简单执着的处理问题方式,提升处理综合性、复杂性问题的能力。
- 第三,要克服短期性视野,提升对困难的容忍能力和意志力。
可能性四:赋闲在家
首先你得有一位叫“王健林”的的爸比,当然思聪哥哥都没有赋闲在家,现在他自己的事业搞得有声有色。
所以,如果你没有一位叫“王健林”的爸比,
或者一位叫“马云”的干爸比,
或许你该思考思考,
该为 5 年后的自己选择一条怎样的路。
来自:代码湾